第03版:通榆专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图片新闻
小保险 大平安
通榆县公安局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通榆县司法局强化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通榆县政法机关干警包村化解基层矛盾
通榆县委政法委送法下乡到基层
通榆县人民检察院创建网络监督平台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榆县司法局强化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本报讯(姜海波 赵占才)刑满释放人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特殊群体,兼具高危和弱势的双重属性。通榆县司法局高度重视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把做好安置帮教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评范围。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一把手任副组长,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全县22个乡(镇、场)、5个社区均成立了领导组织,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联合的安置帮教工作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刑释解教人员414人,衔接安置347人,衔接安置率达84%。

一是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安置帮教工作合力。定期召开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司、民政、人社等职能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意见》,明确责任分工、考核奖惩。各相关部门按照《意见》要求,结合自身职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形成安置帮教工作合力。县司法局运用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将所有刑释解教人员纳入信息化管理。人社局定期举办劳动技能培训,使他们通过培训后能自食其力,自主创业,全县共举办各类劳动技能培训班6期,已累计培训162人次。民政局制定了《关于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生活救助实施方案》;公安局与司法行政机关协作配合,针对刑满释放的“三无人员”开辟落户绿色通道。

二是狠抓安帮助教,消除不稳定因素。坚持“抓帮教安其心 ,助就业安其身”的工作原则,使刑满释放人员回归后基本实现思想有转化、就业能安置、生活有保障,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因素。在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办实事,解危难。什花道乡刑满释放人员李帮全夫妇出狱后一无所有,借别人的房子住。二人决心好好种地,但是种地所需最基本的资金都没有,多处求助无果找到了县司法局。司法局领导多次协调县民政部门给予了1000元救助,协调什花道乡政府免费给他们三晌地的玉米和绿豆种子,协调信用联社办理7000元贷款,协调当地中心校免去了其小儿子的学费,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这对夫妇当年创收3万余元,生活有了新起色。开通社区居民王俊海刑满释放后,无家可归,县司法局协调民政、住建等单位,为他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了一套廉租房,帮他联系到一家大型超市做保安,使他的生活步入正轨。几年来,司法机关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协调解决大米8吨、面粉11吨、羽绒服85件、被褥20套等临时救助物资,折合人民币12万多元,为153名生活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临时救助;为21名符合低保标准的刑释解教人员办理了社会最低生活保障。

三是不断创新安置模式,保障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为进一步提升安置帮教能力,县司法局先后建立了4个彩虹基地,共安置刑释解教人员127人。为帮助彩虹基地发展,提高基地承载能力,县司法局积极寻求各方支持,白城市司法局为彩虹基地投入了5万元;白城市监狱局给彩虹基地拨付一辆金杯面包车;县交通局为翔艺彩虹基地修筑了一条水泥路;县司法局为翔艺彩虹基地二期拨款3.5万元,并配备两台公共用车,同时将30多万元的司法局维修改造工程发包给翔艺彩虹基地。协调县边昭粮库,给翔艺彩虹基地送去碎玉米35吨,以支持彩虹基地的养殖业。争取资金2万元,为明华农副产品收购部和东森墙体有限责任公司购置了办公桌椅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大力推动彩虹基地的升级工作,2013年,翔艺彩虹基地升级为省级彩虹基地;2014年,明华农副产品收购部升级为市级彩虹基地;2015年5月,翔艺彩虹基地被省司法厅授予“吉林省示范彩虹基地”称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