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艺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永远的怀念
父母
图片新闻
观“九三” 大阅兵感怀
小草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5年10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远的怀念

□孙佳学
 

去年11月13日清早,家住昆明的同学高德祥来电话,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杨福清老师去世了。放下高德祥的电话,我马上给居住在大连的杨老师夫人打电话,得到了证实。杨老师夫人说,11月10日上午,杨老师在小区活动室下象棋时突发心梗,抢救无效,走了。接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怀念、悲痛一直萦绕在脑海里。

1965年,我在白城一中念二年级。这年9月,杨老师由吉林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到白城一中,任数学老师兼管舍务。我是住宿生,杨老师经常到宿舍检查卫生等工作。他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学生们对他的印象很好,就这样,我和杨老师渐渐地熟悉起来。

1967年12月“文革”期间,学校早已停课,同学们闲着无事做,这时上级号召学生徒步串联。反正学校没事干,我们七八个学生一商量,决定长征去北京。临行前两天,我去杨老师的宿舍坐一坐。杨老师问我现在干什么呢?我说,准备长征,到北京去!杨老师一听乐了,说我跟你们走可以吗?我一听十分高兴,马上说,老师跟我们长征当然欢迎了。就这样,杨老师参加了我们的长征队。记得第一天走到洮南时,大家又累又饿,走在前面的几个同学在街道旁卖猪蹄的老太太面前站住了,见到油汪汪的胖猪蹄,同学们直流口水。可那时穷学生身上没几个钱,哪敢买猪蹄吃呀。这时,杨老师从后面赶了上来,你们看什么呢?调皮的葛德友说,杨老师大家要吃猪蹄。杨老师马上说,一个人两个,我出钱,就这样我们美餐了一顿猪蹄。记得一路上,杨老师多次给大家买饼干、山楂、苹果等食物和水果。在四平市,杨老师还请我们吃有名的李连贵大饼。

1968年8月,上级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想到辛苦读书12年,大学梦破灭了,要回乡当农民,每个人心中都难以接受,悲观、泄气,甚至怨恨油然而生。回乡前,我去杨老师宿舍告别。出于对他的信任,我把积聚在心中的怨言一股脑儿跟他讲了。杨老师见我情绪低落,马上跟我说,要往长远看,国家建设离不开有知识的人,你回到农村千万别泄气,要继续学习,挺起腰杆,坚强起来。记住,一定要振作起来。现在回想起来,杨老师的这番话对我后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启迪。每当我在农村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总是用杨老师的话鼓励自己,并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杨老师不但在精神上鼓励我,而且在我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竭力相帮。1975年,我在农村盖房,门窗、玻璃等建材不好买,找到杨老师后,他二话没说,放下手中的工作,就领我找木材公司、物资局的朋友,使建材很快买到。后来在农村打井需要铁管,我又向杨老师求援,杨老师买到铁管后,借车送到我家,令我和家人十分感动。从此,我把老师当作兄长一样敬重。再后来,我到城里工作,一有闲暇就到杨老师家坐一坐,汇报一下工作、生活情况,听听他的指导,成为我不由自主的选择。多年后,杨老师家搬到大连,他到东北财经大学工作,我凡是出差到大连,安排好住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杨老师家报到,看望他和嫂夫人及孩子。每年的大年初一,我总是清早第一个打电话问候杨老师,已成习惯。

2011年4月,听说杨老师在讲课时晕倒在讲台上,我和同学高德祥专程去大连看望他,见他恢复的很好,十分欣慰。那天,杨老师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海鲜,我们举杯痛饮,诚祝老师健康,十分惬意。记得分别时,杨老师把我们送出很远,我当时向他承诺,您80大寿时,我们再来给您祝寿。杨老师高兴地说:“好,好!我等着。”哪曾想,这句话竟成为我们的别言。

去年11月,在白城市和外地的同学得知杨老师去世的消息后,第二天在“白老三”网上,同学们自发地开展了悼念活动,有的写文章、有的作诗词、有的写书法……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杨老师的思念,言语之动情、情感之深切,深深地感染了每个人。在几天之内,就有近40名学生参加网上追思活动。可能在白城这个地方,参与此类活动人数之多是空前的。

杨老师,在您去世近一周年之际,我以此文表达对您的思念,谢谢您对我的教诲,谢谢您对我的关爱。此生有您这样一位良师足矣!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