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旗帜鲜明,枪口直对日本侵略者及其伪政——伪政权惶惶不安,曾采取了所谓的“肃正”治安政策。1932年5月4日调驻在洮南的伪警备司令张海鹏,对义勇军进行“讨伐”,张海鹏率伪军3000来人向瞻榆方面进发,伪军害怕义勇军,行动非常迟缓。义勇军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对敌情进行了认真分析,最后研究决定:一方面做积极的迎敌准备;另一方面派出专人作瓦解伪军工作。向来犯之敌展开宣传攻势,向伪军提出“枪口对外,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并宣传了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投诚起义办法。在战术上,义勇军采取向热河方面假撤退的办法,诱敌深入。张海鹏听说义勇军退了,急催促伪军追击。伪军追到热河之后,没等打仗,部队就哗变了。当时有两千多人投向义勇军,剩下的讨伐队不战自败,狼狈逃散。义勇军反而扩大到5000多人,军威大振。
抗日义勇军在热河经过短暂的休整,于5月中旬又返回瞻榆。由于投诚的这些人不坚定,加上敌人反宣传,不久便有1500人离开了义勇军。剩下表示要坚持抗日到底的3500多人,组成了独立团,进一步开展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斗争。
独立团成立后,直捣瞻榆县城,吓得伪政府惊慌失措,日本侵略者为扭转败局,动用空军进行袭击。1932年7月22日上午10点左右,一架日本飞机在瞻榆县城的上空盘旋,飞得很低,飞机上的日本国旗标都看得清清楚楚。刹那间,飞机突然低飞并向下投弹,发出巨大的爆炸声,接连扔下4颗炸弹,虽然没炸着义勇军,但村里的老百姓伤亡很大。7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从东北方向又飞来两架飞机,飞到瞻榆县城上空盘旋三圈后,向县政府院内连续投下3颗炸弹,又向人多的地方用机枪扫射。被炸死的有县衙门东院一居民及两名职员,还有5名群众被炸伤。日本帝国主义残无人性的侵略罪行,更加激起了人民群众和义勇军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