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白城市被列入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海绵城市工程分3年投资建成。3年后,我市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绵城市如何建,简单说就是六个字:
一是渗。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所以突出自然降水渗透,重点是雨水渗透。
二是蓄。就是把雨水留下来,尊重自然地形地貌,使雨水得到自然散落,原来到湖里的去湖里,原来到渠里的去渠里,原来到沟里的去沟里。
三是滞。主要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解决城市短时间强降雨,形成快速径流造成城市内涝问题。
四是净。通过土壤渗透及植被、绿地、水生态系统对水质进行净化。
五是用。尽可能利用天上降水资源,加大降雨降雪的有效利用,通过涵养留在原地,通过净化用在原地。
六是排。加大人工措施建设力度,不能利用的雨水及时排走,避免形成城市内涝灾害。
海绵城市的治水理念,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古代治水方法传承和创新。江西省赣州市的福寿沟、河南省平粮台古镇的排水设施,无一不向我们讲述古人应对这一问题的巧夺天工设计。
今天,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口聚集、产业聚集、 消费聚集、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等问题,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城市大雨必涝,雨后即旱,带来了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水安全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有序运行和居民生产生活。
今天,我们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要弥补过去的不足,老账新账一起解决,就不能再犯理念落后、标准低下、规划不系统、建设粗糙、运营薄弱的错误。国家明确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20%的城市达到,70%的雨水实现就地消纳利用,到2030年,80%的城市达到这一目标。
城市建设是一个多方面融合的共同体,大到一个城市的骨架,小到一个停车场的建设,无一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涉及交通、园林、市政、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必须强化一盘棋理念。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尽可能发挥原有基础设施的功能,减少对已有设施的影响,西方国家提出低影响开发理念,值得我们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