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伟
2015年12月29日傍晚,在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迷子荒村一幢房子里传出了阵阵读书声。笔者和同伴顺着声音走过去,只见砖瓦房门前挂着写有“民族团结书屋”的牌子。150平方米的房子温暖明亮,屋里聚着20几位蒙汉族群众和少年儿童,他们朗朗的读书交流声,使我们身上的寒意骤然消融。
“民族团结书屋”的创办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张树森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张树森老人向我们介绍,2009年9月29日,他在参加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后,于10月3日创办了“民族团结书屋”。截至目前,书屋共有存书3万册,报刊64种;并设有书报阅读处、讲座处、《宪法》学习处、电子读书机和蒙古族励志谚语学习处等12个活动处。这时电子读书机学习处的一位读者招呼张老,张老让我们随处看看。
我们沿着书屋门东侧来到了《宪法》学习处,迷子荒村年近七旬的蒙古族村民梁海清和3名年轻村民每人手拿一本《宪法》讨论着书中的内容。青年村民孙长义说:“我读到《宪法》上把维护民族团结,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放在‘总纲’里。”梁海清解释说:“民族团结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所以把这一条放在《宪法》的重要位置上。”梁海清停了一下接着说:“我们各族人民都要认真学习《宪法》,搞好民族团结。”
接着我们走到“学习雷锋书柜处”,看到6位小朋友正在看《雷锋的故事》和《雷锋日记》,他们在讨论电视上出现的“在路上发现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初中学生张博手持《雷锋日记》说:“我从《雷锋日记》中感受到,如果雷锋还活着,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去扶!”中学生郭岩也附和说:“我要学习雷锋,遇到也会主动扶。”其他小朋友也都应和着要学习雷锋好榜样。
之后我们又走到“蒙古族古代谚语展示板”处,展板上写有30多条蒙古族古代谚语,7位青年农民议论着其中用蒙汉文字写着“合群的乌鸦能啄鹿,齐心的蚂蚁能吃虎。”的一条谚语。五道营子村蒙古族青年牧民韩志勇说:“这条谚语说明,团结起来力量大,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胜。”迷子荒村青年农民李银辉补充说:“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只要我们民族团结,就会实现‘中国梦’!”青年们会心地笑了。
这时张树森老人处理完电子读书机读者的事儿,回过身来告诉大家:“今天咱们书屋要举办一场‘民族团结演唱会’,恰巧赶上新年前夕,同时也欢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海清和韩都冷以及几位文艺骨干莅临我们书屋。”大家叫好声一片。这时马头琴和笛子响了,最近在北京音乐盛典上获金奖的迷子荒村女村民、国家音乐家协会会员郭宏杰走上台,昂起头,伴着琴音笛韵唱起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她唱道:“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在场的人们也跟着互动起来。接着梁海清拉起四弦胡,用蒙古族的“乌力格尔”的形式,他演唱的《嘎达梅林》将演唱会推向高潮。五个短小精彩的节目之后,在四弦胡、马头琴和笛子的伴奏中,韩都冷压轴唱起了自己编写的蒙古族民歌《民族团结就是好》,随着在场群众的欢呼声演唱会接近尾声……
当我们走出“民族团结书屋”时,身上、心里都暖融融的,一点也感觉不到这“数九天”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