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忽高忽低,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如何更好地保护心脏,营养专家提供了两个良方——脂肪酸“平衡措施”,增加体内一氧化氮的含量。
平衡脂肪酸,每周吃两次鱼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都是人体所需要的,我们只有同时摄入这两种脂肪酸才能得以生存。现在,我们强调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是因为随着现代人饮食结构的调整导致营养过剩,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调整人体的各种机能,排除人体内多余的“垃圾”。
另一方面,我们的身体自身不能生产不饱和脂肪酸,需要在食物中获取。鱼肉、坚果、鳄梨和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深海鱼肉,鱼肉中特别富含两类ω-3脂肪酸即EPA和DHA,它们有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因此,每周吃两次鱼肉很有必要。调料、黄油和油煎食物则是饱和脂肪酸的大本营,要少吃。
一般来说,动物油脂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中多,不论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均应限量摄入。
多吃菠菜、莴苣、芹菜
一氧化氮也能降低心脏病的几率。一氧化氮可由机体通过氧和精氨酸产生。精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大量存在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如坚果、豆子和海鲜等。除此之外,精氨酸还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来源——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主要作用是保持腌制品的新鲜度、色泽及风味,但实际上,我们仅能从咸肉中摄入非常少的硝酸盐,相比之下,专家建议从蔬菜和水果中摄入硝酸盐,如菠菜、莴苣、芹菜、花菜、葡萄、草莓和根茎类蔬菜,同时,它们还能提供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机体内一氧化氮的生成。 (葛 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