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洪军
这里有着5000年文明史、4000年建城史、1500年建都史,105位帝王定鼎九州的13朝古都;他东扼虎牢,西据崤函,北依邙山,南对伊阙,地处九州腹地,位居天下之中,自古以来,就以得天独厚的天地造化之美,为华夏3000年群雄逐鹿的必争之地,历代诸侯皇者的首郡之选,素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这就是洛阳。
洛阳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立的工业城市,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70%,曾经的辉煌给这座历史名城带来发展的同时,粗放的生产方式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环境负担,悠久厚重的文化遗产作为城市的优势和灵魂,因大工业时代带来的影响而渐渐逊色,旖旎秀美的山水生态资源作为城市存续的土壤和基础,因环境过度开发带来的影响而渐渐枯竭,曾经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只是存在过去的记忆里。
怎样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历史地摆在洛阳人的面前。
——领导关怀,让劲更足。国家环保部、河南省、洛阳市领导,对洛阳的生态环保工作十分关心,多次莅临洛阳检查指导。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洛阳,统筹推进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实施林业生态圈建设,打造市区生态水系,突出抓好大气、水和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重点任务,全力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提升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助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跃上新台阶。
——蓝天工程,让天更蓝。洛阳始终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建设最佳宜居地的突破口,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累计投入80多亿元,实施118项950个工程。淘汰83家企业落后生产线,关闭80家严重污染企业,拆除150个污染小作坊;建成燃气管网1750公里,城市管网覆盖率达到90%;全市建成供热管道288公里,集中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拆除25家企业燃煤锅炉和自备煤气站,拆除10蒸吨以下锅炉94台,完成300家1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店油烟治理,完成13家火电企业29台机组脱硫脱销设施建设;对全市1500个工地扬尘进行了综合整治,全市4500辆出租车改用清洁能源,新购300辆新能源公交车,新建18家35条机动车环保检测线,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老百姓渴望的蓝天白云正在回归现实。
——碧水工程,让水更清。洛阳因水而兴,全市河流分属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伊、洛、瀍、涧四河穿城而过,是典型的北方水城。改善水环境质量累计投入近30亿元,实施治理项目80项665个工程,完成城区四河七渠截污工程21项,截流排污口95个,全市建设污水管道699公里,管网覆盖率达到92.7%;完成两个市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6个县级污水处理厂深度治理工程,15个沿河乡镇污水处理工程,11个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率达到92.5%;对全市117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专项整治,完成重点工业企业,医疗机构、畜禽养殖企业废水治理工程176项,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良好的水资源已成为洛阳独特的优势。
——生态工程,让城更美。洛阳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累计投入4.5亿元,实施生态环境建设30项500个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29处、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6处、城郊森林公园8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8%,城市公共绿地面积4409公顷,人均绿地达到12平米;创建国家级生态县1个、生态乡镇16个、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县1个、生态乡镇32个、生态村235个,市级生态村208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洛阳崛起的新优势。
今日的洛阳,既不失千年帝都的古风雅韵,又不乏现代城市的繁荣盛景,更初显最佳宜居地的迷人风姿,蓝天白云辉映,青山碧水纵横,绿树红花成荫,鸟语虫声相应,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正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