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笔者来到市工商局了解我市企业年报进展情况,分别记录下了窗口部门、机关综合科室同心协力,共同参与年报催报工作的“群生像”。据了解,今年的企业年报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年报率为92.36%,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
场景一:市工商局企业规范管理分局办照大厅
市工商局企业规范管理分局的年报催报小组每天电话不离手催报年报,为企业年报公示工作做最后冲刺。该分局的刘芳、许红、韩世梅三名女干部,负责今年年报催报工作,被同事们打趣地称为年报姐妹花。
“红姐、韩姐,刚才领导开会,又强调年报的事了,我们局企业年报公示率现在是76.33%,得加把劲儿了,最后两周时间是关键时刻,一定要完成年报率85%的工作任务。”6月20日,分管信息公示工作的副分局长刘芳对许红、韩世梅说。
进入6月份,许红的工作量加大了。“刘局长,我今天打满了80个电话,其中51户愿意报送,17户没有联系上,还有12户不理解。其中1户直接挂了电话,2户让我不要再骚扰他,否则报警。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已经群发了几次催报短信,打过几轮电话,但是业务系统显示这些企业还是没有申报。所以,我再次打电话催报,不能遗漏掉一户。”“如果企业上网报送有困难,就让企业来大厅,咱们手把手教。”自分管信息公示工作以来,为了提高年报率,刘芳伤透了脑筋,自行制作年报流程提示单、演示板、申请外网电脑,不厌其烦的向企业宣传及时年报的重要性。
年报工作进入冲刺期,每天咨询的人络绎不绝。“不会操作年报流程的同志,往这边聚聚,我现场教大家如何操作。”韩世梅在外网电脑上开始了演示,像这样的临时“培训班”每天得举办三到五期,韩世梅每天都被报送年报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再加上天气炎热,汗水浸湿了工作服。
“刚刚有一个人,一听是我打的电话就挂了。对方说‘工商局是吧?年报是吧?知道了,知道了。’就挂了,哎,知道了怎么还不报呢?”许红有些委屈地对刘芳说。“来,来,喝口水润润喉咙,电话打了一天,嗓子都哑了。我们不能因为遇到一些小挫折就放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刘芳说。“我也就是随口一说,一些企业真是让人着急。不过也有很多感谢我们提醒的企业,我们局的年报率在全省位居前列,也有我们的功劳啊!我们是响当当的年报姐妹花!”大家相视一笑。
场景二:市工商局办公室
“距年报的截止日期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为了对企业负责,提高年报率,为业务科室减压,局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所有干部全员参加年报催报工作,我们办公室这次的任务是完成48户企业的年报提醒和领办、催办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市工商局办公室主任赵永恒在全体会议上说。
为了更好地完成年报催报工作,办公室采取新老结合的方式分组,将档案管理骨干陈晨和办公室“新人”王淼分到了一组。“小王,咱们先去企业管理分局和企业科了解一下企业年报的具体情况。”陈晨说。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陈晨和王淼进一步掌握了商事改革后企业年报的具体操作流程,并通过业务系统对48户企业目前的年报情况、联络员备案情况进行了详细查询。
“陈姐,大部分企业的联系方式都换了,电话打不通啊。”“陈姐,这几户企业打了好几个电话了,说按时年报,但现在还没报送。”小王焦急地对陈晨说。陈晨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接触年报工作少,但是多年的工作经历,使她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业务能手,陈晨镇静地说:“小王,别急,咱们把联系不上的企业统计起来,一户一户地实地去找,帮他们年报。”“这几天咱们加加班,别给咱办公室抹黑。”为了推进企业年报进度,陈晨和王淼加班加点的工作,白天顶着烈日,走街串巷,托亲戚找朋友,联系企业的新地址。
“你好,我们是工商局的工作人员,您的企业2015年还没有年报,不及时年报对您的企业信誉将造成很严重的影响……”陈晨和王淼一遍遍地宣传年报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企业还是置之不理。“陈姐,雨下这么大,今天还下户么?”王淼问陈晨,陈晨坚定地说:“得下户,这几户咱们都找到地址了,上门多找几次企业负责人,再和他们说说不年报的严重性,没准这次就给企业说动了呢?”倾盆大雨拍打着车窗,他们来到上次没说通的一户企业,又是一番劝说,在手把手的帮企业年报后,该企业的负责人激动地说:“本以为这么大的雨你们不会来了,没想到,你们顶着雨来,真是为我们企业着想啊,谢谢,谢谢!”陈晨笑着拉着王淼的手说:“咱姐俩再接再厉”。
在与市局企业科、企业规范管理分局通力协作下,办公室顺利完成了48户企业年报催报任务。
这5名“工商巾帼”只是所有参与我市年报催报工作的缩影和代表,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书写着值得记录和记忆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