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生活百科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外出旅游带点啥
教孩子说话的六个技巧
秋季多保健 防病于未然
老人的房子怎样装修
关于降血脂的常见误区
牙周病影响健康 防和治都很重要
摆脱“颈”箍咒 可分三步走
常练腰背 精神抖擞
治肾盂炎方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0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季多保健 防病于未然

 

进入秋季,天气转凉。常见的支气管炎、哮喘病、肠胃疾病、“热伤风”等进入高发期。专家提醒广大市民,秋季应注意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

哮喘病与干咳

秋季是草枯叶落时节,空气中过敏物质增加,哮喘病最易复发。哮喘病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此病史的人适应能力较弱,对环境湿度、气候变化比较敏感,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专家提醒市民,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尽量减少与致敏因素接触,远离过敏原,少食辛辣食物,最好阶段性戒烟,以防旧病复发。同时要注意保暖防寒,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正常人也应适当增减衣服,防止受凉而致病。

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却还保持原有热量,肺在五脏中属水,最容易受火的影响,火多而肺燥,固易引起干咳。干咳的预防除日常生活调适外,还要进行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并根据秋季的特点,服用润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

“热伤风”、胃肠病与秋燥

秋季天气渐凉,不少人早早就添加衣服,唯恐伤风感冒,却不知这样反而易患热伤风。人体体温调节是靠皮下毛细血管的收缩与扩张来实现的,让机体自然适应环境,有助于减少伤风感冒的发生,所以秋季不要急于多加衣物。另外,人体受冷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皮激素等分泌增多,对原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患者大为不利。有胃病的人要多参加一些锻炼活动,以改善肠胃道的血液循环,增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并注意腹部保暖。吃东西要定量、定时,少吃冷饮和瓜果,避免过热、过硬、过辣食物,以防加重胃疾。

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称之为秋燥。临床上秋燥分为“凉燥”、“温燥”两种类型。具体来说,温燥是感受秋季天旱燥气而发病,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临床上表现有发热、头痛、少汗、干咳、咽干、鼻燥、口渴、舌质偏红、脉搏快等症状。凉燥则是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临床表现有轻度发热、恶寒、无汗、皮肤干燥、舌苔白、脉搏浮紧等症状。避免秋燥,要做好预防工作: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多饮水,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

皮肤干燥

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皮肤干燥、绷紧,表皮层出现龟裂、脱皮,皮肤弹性减少而且变得暗淡。解决秋季皮肤问题,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多饮水,维持体内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燥。二.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清火解毒。如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菠菜含有丰富的核黄素,有防止口角溃疡、唇炎、舌炎、皮炎的作用。三.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禁忌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宜吃富有营养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鱼、瘦肉、禽蛋、乳品、豆类、鸭肉、鸡肉等。四.人体为了适应天气由热转凉的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改变,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进食宜简不宜繁,可多吃一些带有温补性的牛、羊、狗肉之类,以温补血气、增强体质抵抗力,起到润泽脏腑、养颜护肤的效果。五.燥是秋季的主气,肺易被伤,进补时应注意润补,即养阴、生津、润肺。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百合、核桃、糯米、银耳、甘蔗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另外,蜂王浆是最好的天然保健品,适合所有人群服用,能够有效防止秋燥,还能使秋季皮肤润滑。六.注意避免进食过多,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宋 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