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与实践
3上一版  下一版4
 
长征英雄史诗的当代启示
以“四讲四有”为标尺做合格党员
优化基层政府服务供给机制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基层政府服务供给机制

●李影
 

基层政府服务供给机制的良性运转,能为基层百姓提供完善的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推进服务供给机制改革,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目前,全国各地服务基层百姓工作的渠道日益增多,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简政放权,方便百姓,管理上的纯朴之风带给群众生活上诸多方便,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其实群众的获得感就是检验政府服务供给机制运行成效的一把尺度,我们的改革就是要以此为鲜明的导向,让政府服务供给在群众的内心深处写下新的注解。为此,优化基层政府的服务供给机制,最大限度地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基层政府服务意识,深化服务群众理念。基层政府是与百姓密切相关的,只有基层政府服务意识提升了,才能为百姓更好地排忧解难,所以要针对基层政府做好服务创新工作,满足基层百姓的多样化需求。要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办百家事,增强政府的公仆意识,明确职责和义务,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政府在群众中的凝聚力与影响力,涉及群众利益要征求意见,实行事务公开。要把服务群众的理念根植于每个公职人员的内心,并从思想意识体现到行动上,提高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将基层服务工作做到最贴心、最务实。

畅通基层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听取来自百姓的声音。基层政府必须加强对相应环境的改善,为群众提供表达意见的畅通空间,并对基层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给予回应和反馈。只有搭建良好的平台,给百姓创造一个利益表达的渠道,才能防止群众通过一些激进方式宣泄自己的利益诉求。目前,反映基层民意的渠道有很多,如报纸、意见箱、信访、听证会、电话热线、网站等等,民意通过这些平台表达出来,有助于为公共服务提供外在的动力。在搭建利益表达平台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便利性的营造,让各个群体与个人能够自由地、方便地、无障碍地表达利益需求,并适时改进探索新的时效快、容量大的利益表达渠道,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使责任落到实处,争取最大限度地把问题在基层得到解决,让基层百姓切实地享受到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夯实服务百姓的基础。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发挥政府、社会的最大功能与作用,使服务百姓的基础打得更牢。如建立与绩效结合在一起的公共服务行为的奖惩制度,对服务不规范的部门及人员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公共服务实现标准化;保障百姓得到优质服务;以及建立政务公开的网络监督平台,等等。这些改革措施重视公共利益,强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能,保障公共服务的质量,及时化解基层纠纷,维护社会和谐,并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逐步形成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体制,使公共服务客观均等化,确保城乡的平等,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质化的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

加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互动,培育群众参与的主动性。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使公共服务的供给无论在效率、供应量、成本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民间组织与群众关系密切,公民的积极参与使各种民间组织易于开展活动,引导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特别是在一些政策倡导、服务机制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极大满足公民需求,让群众倾听意见建议,便于问题的解决,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自治氛围。民间组织将在群众的广泛参与下,与政府互助合作,发挥应有的职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所以,政府的现代服务体系的行政管理将为人民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服务,服务监管体系将对公共服务供给情况加以回馈,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