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大仟 王志伟)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洮南市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之本,依托地域优势,重拳打造了“2+N”(“圆梦”“雏鹰”+各乡镇分散布局)畜牧扶贫产业。全面提升扶贫开发质量和效益,不断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发挥重点畜牧企业带动作用。圆梦牧业扶贫发展有限公司,是洮南市成立的以扶贫为宗旨的育肥羊养殖、加工企业。公司以“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运行,所有收益全部无偿用于扶持全市重度贫困人口。目前,公司已与贫困户签订了第一期脱贫帮扶合同,重度贫困人口每人年分红3000元。同时,公司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通过打工每人每年可收益3万元。该举措在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将深度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依靠已经建立的畜牧业技术保障体系,通过技术引进与合作,科学规范化管理,形成肉羊养殖、加工,产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将有效带动上下游畜牧产业发展。
同时,雏鹰集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吸纳贫困户入驻养猪、打工两种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通过养猪,贫困户每年可获保底收益10.5万元;通过务工,每年可收入3.6万元。在2017年底前,通过上述两种模式,预计带动全市780户贫困户、1560口人实现脱贫致富。目前,雏鹰集团已实现生猪养殖、生猪屠宰、熟食加工、饲料收储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发展。待全部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宏大的全产业链从业就业规模,可使近1万人从中受益。
推进分散式畜牧养殖产业布局。年初以来,洮南市精心筹备,精准部署,陆续投入片区扶贫资金1384.7万元,结合“吉农牧贷”贷款资金,在全市各乡镇推进实施了生猪育肥、奶牛养殖等9项畜牧养殖产业。各项目均以“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运行,由投入的片区扶贫资金和“吉农牧贷”贷款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的股本金。由合作社进行牲畜托管,并负责日常经营,贫困户以分红形式获取入股收益。通过“贫困户+合作社”这种经营模式,不仅扩大了我市畜牧养殖规模,壮大了畜牧养殖产业,同时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其中,黑水镇“恒利农”奶牛合作社从2016年6月份起始,已按月向贫困人口247人发放分红款。目前,第三月分红款已发放至入股贫困人口手中,每人每月分得167元,据了解,“恒利农”奶牛合作社将为全镇重度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分红2000元。
在“2+N”畜牧扶贫产业推动下,依靠大企业的榜样示范,小项目的分散布局,洮南市现已构建成项目多元化、产销规范化、链条完整化的畜牧养殖体系。通过畜牧养殖产业,可强力带动洮南市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5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