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文章大家,他的著作是我们党优良文风的代表。作为一名公务人员,多读、多看、多学毛泽东的文章,在审美意趣得到满足的同时,对自身的公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益处颇多。读完梁衡的《文章大家毛泽东》后,这个感受变得更为强烈。
毛泽东的文章有“神”,这个“神”是指神采,也是文采。毛泽东读书庞杂、快速,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到西方哲史,从新思潮到马列著作,从科技书到工具书,无一不览。在公文写作上,毛泽东强调“逻辑清楚,文字兴致勃勃”的文风。他提倡写文章要注重调查,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要处理好材料和观点的关系,学会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要讲究逻辑、文法和修辞,要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写文章要有群众观点,心里装着读者;文章写好后要进行反复修改等等。公文最讲平实,也容易陷入枯燥,毛泽东关于公文文风的论述,对我们避免公文写作落入“假、大、空”的泥潭有重要警示作用。
毛泽东的文章有“魂”,这个“魂”指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鲜明活跃,抓人眼球。行政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我们往往被一些日常现象牵着鼻子走,被动应付,辛苦忙碌而收效甚微,工作局面难有大的突破。问题出在哪里?很重要的一条,在于看不清问题中什么是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什么是次要的、处于服从地位的因素;什么是一时起作用的因素,什么是长远起作用的因素,从而不能及时抓住并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写调查报告时,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各类情况,一时间乱了头绪和阵脚,造成主要工作次要来谈,主要问题避重就轻,这就会使调查报告写出来空泛、浮躁、重点不突出,也就失去了调查报告统一思想、指导工作的作用。
公文写作最忌讳上下形成“老一套”,与这个“老”相配套的就是空话、老话、套话,写公文就拿腔拿调。韩愈、欧阳修反对的时文是这样,明清的八股文是这样,延安整风运动反对的党八股也是这样。写公文的人要能够时刻静下心来,甘于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熬得了时间,吃得下苦。平时要多注重学习、留意观察、刻意积累,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从细节中发现其中的思想内涵,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写出来的公文才会“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一篇好的公文有助于公职人员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经过不断写公文、改公文、集体讨论公文,我们的主观和客观就会渐趋一致,做工作的基础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