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白城市老科协8年多来的发展历程,可谓一路鲜花和掌声,一路光环和荣耀,事迹屡见报端,声名饮誉一方,先后20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奖励,连续4年被中国老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获得“全国优秀农村科普报告团”称号。而这一切成绩和殊荣的获得,离不开白城市老科协创始人、首任会长、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优秀老科技工作者——沈贵的付出和努力。
把基础夯在组织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上
2007年2月,沈贵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职位上退了下来,市委决定由他牵头组建白城市老科协并担任会长,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紧张筹备,精心谋划,白城市老科协挂牌成立。随后,他开始着手解决各县(市、区)老科协组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洮北区、镇赉县老科协组织早年前已经组建,并拥有36个乡镇、街道、系统基层老科协组织。他又亲自协调指导通榆县、洮南市、大安市的老科协组建工作。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这3个县(市)老科协就发展了57个乡镇、系统基层老科协组织。实现了5个县(市、区)老科协组织的全覆盖,基层老科协组织遍布城乡的组织建设目标,并拥有了一支近百个会员单位超千个会员的老科技工作者队伍,形成了一支德高望重、人才荟萃的老年科技精英大军。从而为打造鹤乡“老科协之光”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人才保障机制。
把目标盯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上
自白城市老科协成立之日起,沈贵和他领导的常务理事团队就始终把老科协工作目标盯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上,在白城市老科协第1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协会章程》中,就确定了办会的宗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组织广大老科技工作者为发展白城经济,促进科技进步,加速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多年来,无论是老科协组织开展的以科技创新、创优、创建为内容的“三创”活动,还是实施的以科普宣传、科技创新、科技培训、医疗帮扶、建言献策为内容的“五项工程”,以及发挥科学普及、科技服务、决策咨询、桥梁纽带“四个作用”上,都凝聚着他服务白城经济社会发展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新闻媒体开设的“三农”科普宣传专栏“老科技工作者之声”,还是铁罐沼气、南国梨苗圃、金黄谷子扩繁三个科普示范点的建立,以及瑞圃农林牧科技示范园、植桑养蚕科普基地的带动效应,都饱含着他为科技兴农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无私贡献。
把荣誉镌刻在风雨同舟的同仁们身上
沈贵在老科协会长位置上耕耘劳作了8年,弹指一挥间,与老科协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虽已离岗淡出,但他依旧心存着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无限眷恋,同仁们对他则是常怀敬重之心和感激之情,更令人难忘的是他头雁领航,一路打造出鹤乡“老科协之光”的厚重史卷。其骄人的成绩,不凡的贡献,让他连续4年被中国老科协授予“全国优秀老科技工作者”称号,并当选为中国老科协五届理事会理事,受到国家政协原副主席、中国老科协原会长钱正英和中国科协原党组书记邓楠等领导的亲切接见。面对个人这些荣誉,沈贵十分淡然而又深情地认为,“荣誉是昨天的事,对于我个人来说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荣誉背后所有老科协人的默默奉献,荣誉不能属于我个人,而应镌刻在那些与我风雨同舟的同仁们身上,这是老科协人的共同荣誉,更是老科协人需要延续、承载的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