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党茂军 张水田)2015年9月,通榆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老而珍贵的蒙古黄榆林因滥砍盗伐而惨遭破坏变得面目全非。保护区内人鸟争地、土地沙化现象十分严重。
检察官将此情况向院领导作了汇报,院党组对此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抽调精干力量在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细致调查,了解到近年来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管理不善,毁林、毁地开荒现象时有发生,破坏蒙古黄榆林、蚕食向海湿地情况严重。为此,该院向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要求从核心区开始,坚决遏制毁林、毁草、围垦、侵占湿地等违法行为,建立保护协作机制,限期恢复保护区内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同时对3人非法砍伐蒙古黃榆,尚不构成犯罪的,建议向海森林公安分局进行行政处罚。在调查过程中,该院民行部发现刑事犯罪线索8件,随即将线索移交本院侦监科,经调查核实后,刑检部对这8起案件启动了立案监督程序。向海森林公安分局分别进行了立案侦查,并均已结案。2016年3月15日,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按照检察建议要求,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对核心区内非法开荒、砍树、狩猎、放牧、私搭滥建等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进行综合整治。查处滥砍盗伐等涉林案件29起,拘留3人,罚款18万元,狠刹了核心区内毁林开荒、滥砍盗伐的歪风。清收林地301公顷,人工播撒榆树种子,恢复绿色植被。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百鸟天堂”之称。然而,近年来核心区人鸟争地矛盾日益突出。核心区内有1477户定居农户并形成几个村落,涉及耕地6700多公顷。2015年全省“两会”上,省政府决定在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移民试点,为珍稀鸟类“让地”。该院积极响应通力配合,成立了服务“向海生态移民”工程领导小组。一方面,通过调查走访,建议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核心区内农户的损失程度依法进行科学评估鉴定,给予适当经济赔偿。另一方面,深入向海乡、兴隆山镇、同发乡3个移民点,到30多户移民家中了解诉求,无偿提供法律帮助,依法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开展法律宣传5次,对村干部进行警示教育3次,协调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化解移民矛盾纠纷8起。对涉及移民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犯罪,移民工作职务犯罪进行重点打击,全程跟踪监督移民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确保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进行,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移民户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