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节,我们都希望高高兴兴地与亲人、好友分享节日喜悦,但又常常事与愿违:春节,夫妻为去谁家、不去谁家争执;情人节,情侣为没订上桌、没收到花恼怒;国庆节,在外地工作的孩子没回家,父母又责备……以至于有网友调侃“每逢佳节必争吵”。本想好好过个节,结果每个人都特别堵心,心想以后放假就在家里待着,再也不出门了。我们为啥就不能好好过个节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过节时,亲人、爱人、友人间接触的时间和频率都增加了。接触越多,暴露双方不同观点的机会就多,就更容易引起意见不合甚至矛盾。还有,我们大多数人对“节日”是抱有强烈期待的,盼望“一切顺利”“心满意足”“与平日不同”。人的满意度由现实与期望的距离决定,差距越大,心里就越失望、不满。当我们对节日里的参与各方都要求太高时,一点点小瑕疵就能导致不愉快。而这些不开心又特别容易被浓烈的节日气氛放大,看看“别人家”的完美节日,再看看自己家这里不妥、那里不是,越想越生气。
其实,把节日过成堵心的还是开心的,决定权在自己手里。要明确过好一个节日对你来说意义是什么。是增进亲人关系,给爱人一个惊喜,让自己放松休息,还是感受节日气氛?如果是为促进感情,那么过节的具体细节是不重要的。如果想讨亲人、爱人欢心,那么早早做准备、花点心思是必要的。虽然会占用时间和精力,但有得必有失,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不计得失地创造一个难忘的节日。还有人只想享受假期闲暇的时光,那就提前和亲朋好友沟通好,别到他人已经把你“安排”进行程了你才告知,这样既扫了大家的兴,你内心也内疚。 (肖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