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医药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白城发展中药健康产业的思考
中药配伍为何讲究“君臣佐使”?
发展医药健康产业 建设健康幸福白城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7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城发展中药健康产业的思考

●柳芳清
 

编者按:

中华医学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发展、利用好传统医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医药健康产业,特别是健康服务业在全球逐渐兴起,在我国已上升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我省已发展成重要的支柱产业。白城市委、市政府把医药健康产业列为“十三五”规划提升壮大的优势产业,到2020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依托丰富的中药资源和药食同源特色作物,启动建设GAP基地、医药健康产业园,积极发展以药品和保健品生产为重点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建设健康幸福白城,事关民生福祉。为此,本报今日起开设“医药健康”专版,为全市人民健康生活,贡献绵薄之力。

中药健康产业是中医治疗预防疾病,保健养生强身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民族产业,也是振兴国家和地方经济的一门高科技战略性产业。我们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尽到为民众谋福祉的责任,创新发展白城中药健康产业,让人民吃上好药和保健品、利用好药和保健品,实现“全民健康、全面小康”。

国内外环境为发展中药

健康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源、国家富强之基。人类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对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模式也由被动治病向主动防病转变。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们青睐。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有66种中药饮片进入了欧洲药典,有171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或使用中药产品。中药青蒿素拯救了非洲数百万人的生命,2014年还实现了疟疾病例零死亡,震惊了世界,大大地提高了中医药的地位和信誉。美国每年要花费上百亿美元研制和生产中药,中草药专营公司有400余家。今年1月习主席访问了世界卫生组织并会见了陈冯富珍总干事,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协议,携手共建“健康丝绸之路”;中医药管理局与国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国内用中药治疗疑难重症、康复身体的人越来越多;用“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及产品“治未病”、保健身体的食疗模式,已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需求中药材及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切实把中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把发展中药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中国建设”、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基础性产业及重要组成部分,紧紧的抓在手上。2015年、2016年连续下发10个文件,把中医药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进行了系统部署。2017年伊始,中央在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还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要求“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省委、省政府也与时俱进,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包括中药产业在内的“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壮大两大优势产业”之一,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在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又进一步强调“做大医药健康产业”,市政府还下发了《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发展实施方案》,将各项主要任务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市政协把“加快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列为重点工作,2016年先后开展了调研和季度协商活动,助推中医药产业快发展。中药健康产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按照市委在六次党代会上提出的要“树立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的要求,乘势而上,在积极“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建设健康幸福白城”过程中,把白城中药健康产业做大做强。

发展中药健康产业对

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突出抓好生态环境、生态扶贫、生态经济、生态城市四个重点。发展中药产业特别是中药材种植业,不仅能突出抓好四个重点,而且能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成为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一个新的增长点,展现出“三个效益”均优的特点。

生态效益好。多数中药材植物耐瘠薄、耐盐碱、耐干旱,是改造盐碱化、荒漠化,增加绿色植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好项目。甘草被称为干旱半干旱荒漠区域的优良生态先锋植物。甘草还含有固氮根瘤菌,有改良培肥土壤作用。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内蒙古治理沙漠的亿利集团用平移栽培法,3年时间几十株甘草就将一亩地沙漠改造成良田,每年可收益400元。目前,累计种植面积220多万亩,产值8.8亿元,带动500多人脱贫致富。富民们把“种下甜根根,拔掉穷根根”传为佳话。目前,洮北区镇南种羊场巨宝山屯周围的碱草甸上,还生长着甘草、防风、罗布麻等18种野生中药植物。有些中药材植物花朵艳、花期长、果实美、香味浓,是城乡绿化美化香化的好品种。

经济效益较高。甘草种植3年可以采收,每公顷收入10至20万元,平均每年每公顷收入3.3万元至6.6万元;枸杞6年进入盛果期,每公顷可采150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40元售价计算,每年每公顷可收入6万元以上,并能连收50年。有资料显示:“种植中药材单位面积土地的收益是种植大田作物的2至12倍。”

社会效益大。中药材多数是多年生植物,用水量少,用肥料小,抗霜冻、风沙、干旱能力强。省劳力、低成本、高效益,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扶贫攻坚的好项目。通榆县苏公坨乡投入扶贫资金19.6万元,扶助99个贫困户188人,种植98公顷板兰根,按2016年市场价测算,可纯收入117.6万元,平均每户纯收入1.19万元,人均纯收6200多元,当年就摘掉了贫困帽子。

中药以独特的医疗食疗、保健养生的功能和作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上百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植物,直接被人们食用,或加工成保健食品饮料,制作成营养药膳以及穿戴使用的医疗保健物品,供人们享用。在增进人们身体健康,助力人们益寿延年等方面,覆盖着人们生命的全周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国1949年前,人均寿命只有35岁,2015年已经达到76.34岁,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中药的医疗、食疗、保健益寿作用功不可没。

白城有发展中药产业的优势和基础

四大优势:

地域资源优势。白城位于松嫩平原与科尔沁草原交汇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到处都滋长出丰富的中药材草本和木本植物。共有136个科目,1464个品种,资源面积居全省首位,成为我国三大重要产区之一,北药产区的地道中药材主产地带,素有“南有长白山,北有科尔沁”之说。《白城药志》记载,1987年全区中药材资源总蕴藏量有2亿多公斤,单一品种蕴藏量10万公斤以上的有43个品种,年收购量达240多万公斤。据2011年市工信局《白城市甘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适合种植甘草土地约30万公顷,为人工种植甘草提供了有效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

品质独特优势。甘草、黄芩、防风、知母、远志、桔梗等六种中药材是我市的独有特质物种;板蓝根、黄芪、红花、党参等人工种植中药材,内在品质较其他省份要好。白城地道中药材形成了“草原湿地弱碱性中药”的独特品质,成为我市历史上最早的“白城弱碱”特色品牌。尤其是白城甘草,色泽好、品质优,药用主要成分远远超过国家药典标准,被国家审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列为二级保护物种,重点专控药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韩国在国际市场上,指定购买白城野生甘草。《白城药志》记载,1981到1987年,甘草、防风、远志等每年都有大量出口,深受外商赏识。

气候环境优势。白城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北方地道优质中药材植物茁壮生长。河湖连通工程建设,扩大了湿地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为中药种植业大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

区位交通优势。白城市是三省区的结合部,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规划的第四条欧亚大陆桥的主要枢纽城市,是长吉图东西交通主轴“中蒙大通道”、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多条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大安港水上运输经黑龙江,可直达俄罗斯伯力港;长安机场已建成,航空运输正在起步。白城“水、陆、空”形成了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为建设好内陆港,辐射国内外,做好大通商、发展中药商贸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三个有利基础:

人工种植基础。人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人工种植累计面积超过50万亩。其中:甘草面积1万多亩,枸杞4000多亩,山杏46.7万亩。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白城甘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研究制定出配套的甘草规范化种植栽培技术。2014年通过国家GAP认证,2015年建设万亩规范化、规模化甘草种植基地,2016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白城甘草产业发展向名牌优势转化。

中药材加工制药基础。全市中药材加工制药企业发展到16户,有中成药品种文号 573个,常年生产品种130个,独家品种20个,专利品种5个,国家保护品种1个,2015年产值达23.85亿元,为中药产业大发展奠定有利基础。白城甘草科技开发公司2013年被吉林省审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计划用3至5年时间,实现种植甘草面积30万亩,加工甘草6万吨的目标。年销售收入12.4亿元,利润1.2亿元,税收1.1亿元,成为全国的甘草种植基地、甘草饮片加工基地、甘草深加工基地、甘草科研基地和甘草集散基地,创造“白城甘草”品牌,打造“白城甘草”之都。

科技研发基础。白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2006年成立了吉林省西部中药材种植与研发工程中心。集聚了21名中高级科技人才,先后承担了吉林省西部《盐碱化草地生态经济试验示范工程》《甘草生产与抗盐碱品系培育研究》《防风规范化(GAP)栽培示范基地建设的研究》《罗布麻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等12项课题任务,还建立了中药材科研示范基地,为“白城弱碱”特色中药产业发展,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各中药材加工和制药企业的研发机构,集中了一些科技人才,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方下功夫创新发展中药健康产业

吉林省有两大生态类型药用植物区。一是长白山生态类型药用植物区,以通化为代表的市县,已经把中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二是草原生态类型药用植物区,主要是白城地区,在保护和开发中药材资源,振兴发展中药产业方面,还在起步阶段。我们要做大做强这个农业特色产业,必须有迫切感、上进心,各级领导上下齐动、各个部门协同联动,下功夫在继承中兴利除弊,在发展中开拓创新,才能抓出成效来。

端正思想认识,提高抓好的自觉性。认清中药健康产业是“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保障,下功夫发展好这一产业,就能为市党代会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创造有利条件;要认清中药健康产业特别是中药种植业“三个效益”均优,可以成为一个区域特别是土质瘠薄、干旱荒漠化地方优化种植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认清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优势、基础和条件,深入挖掘好原有药号资源潜力,使其成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举措,“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就能做大做强“草原湿地弱碱性中药”产业,恢复和光大“白城弱碱”特色品牌,创造出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南有长白山,北有科尔沁”之说成为现实,提升中药材主产村乡、县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交易的话语权,增强带动和辐射能力。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抓好中药健康产业的自觉性就高了,做大做强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有了。

强化野生资源保护和发展,发挥野生资源效能。我们要借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机会,查清野生资源底数。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12个部门联合下发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保护和发展好现存的野生资源。选择野生资源较好的地域,建立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发展园区,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实施严格保护措施,尽快恢复原生态风貌;选择抗逆性强的人工繁育的地道中药材种子种苗,在园区进行野生驯化种植,恢复野生特性,丰富园区野生品种,扩繁原生态种源;研究实施科学优化园区自然生态环境,提高野生地道中药材产量和质量,增加园区经济效益;将地道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和发展与农林牧渔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观光、旅游餐饮以及医药健康服务业紧切结合起来,提高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做大中药材种植、加工、商贸各业,做强产供销一条龙集群产业。一要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认真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启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项目”,下大功夫扩大规范化种植面积。要把发展“草原湿地弱碱性中草药”纳入加强草原建设规划,扩大中草药单种、混种、间种面积,发展药草混合型保健牧草,开发中草药食疗型绿色饲料和添加剂;要把中药材种植纳入发展林业生态经济计划,大力发展森林药材,扩大林下林间耐阴性、半耐阴性中草药种植面积;要把中药材种植作为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创新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项目,在退耕还草还林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还可以在粮油作物中套种中药材,实现互利双收;在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中,利用沼泽湿地扩大水生及湿生中药材面积;在“实施盐碱地生物修复治理项目”中,扩大耐盐碱中药材种植面积;在治理荒漠化工程中,扩大耐瘠薄、耐干旱中药材种植面积。有些效益高、有观赏价值的中药材植物,可以种植在田园、果园、公园、城乡绿地、公路两旁。通过采取多种举措,实现人工种植中药材资源最大化,为引进和发展加工、商流大型企业奠定可靠基础。二要加大中药材加工增值力度。下大功夫研究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第15条,“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强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和应用”;要认真落实市六次党代会提出的“依托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药食同源的特色作物,启动建设中药材GAP基地、医药健康产业园,积极发展以药品和保健品生产为重点的大健康产业”的各项任务;要在强化现有企业产能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实现中药材加工增值新跨越。三要改变中药材市场薄弱状况,把中药材商贸作为商务、供销部门产品流通业、商务信息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农产品物流园”、农村电商服务站之中,促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业发展。四要加大中药材种植、加工、商贸各业衔接的力度。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中药材种植业为基础,以市场销售为导向,大力强化产、供、销一条龙建设工程,形成现代化的产业集群。

加强科技研发和队伍建设,提高中药健康产业科技水平。在强化现有中药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作用的同时,农科院要在研究改造盐碱化、荒漠化的过程中,筛选和繁育“白城弱碱”特色的优良品种,形成配套的科学种植、栽培、管理、收获、贮藏、初加工和包装运输技术,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基地,为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科技支撑;畜牧科研院要研究科学发展药草混合型保健牧草,开发食疗型绿色饲料和添加剂新技术,建立优质保健牧草科技示范园区、“草原湿地弱碱性中草药”科学种植示范基地、科学饲养畜禽示范基地,创造牧业食疗保健型新产品;林科院要研究发展森林中药材,林下林间耐阴中药材配套技术,繁育林药种子种苗,建立科技示范园区;水利水产科研单位要探讨开发水生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增添中药健康产业新亮点。大专院校要加强中药人才培养,社会要广招中药健康专业人才,科技推广部门要加强实用人才培训,尽快扩大科技队伍,提高科技队伍素质。要搞好各科研部门衔接联动,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中药健康产业“技术推广联盟”。政府、科技部门和生产企业,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鼓励科研单位及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为中药健康产业大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科技支撑。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落实工作。市县要建立中药产业推进组织,组织协调涉及中药业各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相关部门2015年、2016年连发的中药业发展的10个文件,以及省市的工作部署,整体推进中药产业快发展大发展。要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市县两级发展中药健康产业中长期规划,把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涉及中药产业业务的各单位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要强化联检考评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诫勉工作不得力者,激励各单位把发展中药产业抓紧抓实,抓出卓有成效来。

《白城药志》记载,1987年还有陆地和水中动物类中药材资源122科,534种。现在虽有所减少,但我们可以在发展畜禽和水产两大优势产业的同时,发展药用动物养殖业。除了为人们提供肉蛋奶外,还可以根据市场和加工中成药需要,生产动物中药材,开发畜禽产品的中药基源,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健康产业。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