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上午,在市内拥挤的2路公交车上,几位乘客主动为刚上车的老人让座。“请年轻人为老年乘客让一下座,谢谢你们的配合。”由于还有两位老人没有座位,司机师傅重复着提示语。这时,一位刚坐下的老人想要让座被两位老人谢绝了。放眼望去,两位老人附近的座位上除了一位孕妇几乎清一色的老者。这时,有位站在过道上的中年大姐提示坐在“老幼病残孕”专座上的两位年轻人给老人让一下座。令人没想到的是,两位年轻人竟很默契地把脸转向了窗外,其中一位还从衣兜里掏出耳机戴上,俨然一副听曲观景之态。最终,是坐在车厢后面的两位中年人主动为两位老人让了座。而那两位年轻人依旧心安理得地坐在那里,引得很多乘客投去鄙视的目光。
随后,记者通过观察发现,凡能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坐在“老幼病残孕”专座上的年轻者,多为“钉子户”。这种“钉子户”多为眼“盲”、耳“聋”者,任凭你是白发老者还是牙牙学语的孩童站在身边,都毫无恻隐之心。有时,站在身旁的老弱乘客禁不住随车辆而摇晃,还会招来白眼和嫌弃的目光……
其实,公交车内的众生百态是一个城市文明与否的缩影,也是衡量城市文明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尊老爱幼,照顾“病残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全面建设美丽新白城、通过老城改造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今天,消除公共场所不文明现象和陋习尤为重要。奉劝那些诸如“老幼病残孕”专座上的“钉子户”,从改变自身做起,别让一时的享受,弹出不和谐、不文明的符号。
文明与否,有时是习惯,有时是一念之差,用文明的行为感染和影响他人,别让极少数的瑕疵给我们这座城市的文明抹黑。文明没有终点,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愿文明行为净化我们的心灵,助力建设更加美好幸福的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