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界的3天,我几乎每天夜里的梦都是万丈悬崖、云山雾海。
对我这个有恐高症的人来说,来张家界之前就心有余悸。能否爬上去、能否下得来,对自己一直信心不足。
记得第一天在武陵源塔下,要乘位于悬崖上的“百龙电梯”攀上袁家界景区,据说这个电梯是世界上载重量最大,速度最快,并且是一个最高的全暴露的双层电梯,创造了“世界第一梯”吉尼斯纪录。电梯以每秒3米速度匀速运行,1.58分钟,我们大约可以达到326米的高度。在电梯当中还可以欣赏周围的崇山峻岭、绝壁风光。可以说既轻松又安全,但我这个恐高症却享受不了,偏偏还站在了透明的玻璃窗前,腿肚子开始哆嗦,脸大概也许变了型吧。到了山上,朋友们给我拍照,我说什么不敢靠近栏杆,只远远地站着,惟恐栽下去。
“无限风光在险峰”。从大自然的迷宫天子山到武陵源自然遗产的最后处女地袁家界,以及十里画廊,大家在千米的海拔上尽情饱览了张家界的名山大川。
下山的情景就大不一样了。
大家激情澎湃、跃跃欲试,大都没有乘索道,选择了步行,近两个小时才能抵达武陵源脚下。这起起伏伏、平平陡陡的下山路,是对每个游人体力和精神的考验。大家一开始还整装齐发、步履轻快,渐渐的就拉开了距离。尤其是下半程,有的气喘吁吁,有的汗流浃背,有的拄棍前行,有的互相搀扶,还有的被挑山工的轿子抬下来……
这时,有不少人累得头晕眼花腿发软,早忘记了欣赏下山的奇特景观。我这在山上的恐高症,下山时倒好起来,和几位同学结伴而行,不亦乐乎。一会儿哼小曲一会儿拍照片,我还把在山里购买的微型口琴放在嘴边,不时吹几下,缓解疲劳。大连女作家孙学丽大步走在前面,不时掏出手机发短信,浑身有使不完的劲;80后青年诗人曹谁,年轻气盛,眼睛里不断发现新的景致,眺望山崖上一片火苗一样的枫叶,凝视一块如鹰似虎的巨石,俯瞰一棵棵参天大树,都被我一一抓拍下来;湖南女作家彭晓玲蹦蹦跳跳、乐观前行,山谷静静的怎么没有鸟鸣?一路上晓玲不断寻觅,还主动帮我拎着只装了一把雨伞和半瓶矿泉水的小背包,别看不重,对下山人来说却大大减轻了负担。快到山脚时,学丽跑到前面,身影消失在晚霞的余晖里。我和晓玲、曹谁一边吃着清脆爽口的黄瓜,一边如获至宝一样,观赏老树上一群罕见的唧唧欢叫的小鸟。
到达山下,令我们惊讶的是,浙江女作家、身材娇小的方格子,竟然第一个到了目的地,正一个人匆匆走在十里画廊的路上。我掏出相机,把下山冠军方格子的神采定格在芦花飞扬的画廊里。
回头再看,还有很多人没有赶上来。在山上那些“高歌猛进”的人呢?“无病呻吟”的人呢?“遥遥领先”的人呢?“身高马大”的人呢?怎么都没了影子?我想可能在高处,过于兴奋、过于用力、过于自我了吧?过于兴奋,下山就少了些精气神;过于用力也会伤了元气的;过于自我自然要失去一些后半程同行的伴侣。
登山,也如人生的旅程,万不可重上轻下,走好下山路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留足回路时间
金鞭溪,能缓解人的疲劳,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几天来,连续攀登天子山、袁家界、黄石寨,大家一见台阶就眼晕,脚未登上,腿肚子就先发挺、发颤、发痛。金鞭溪是此行的最后一个景点。有不少人留在宾馆或大巴车上,望而止步了,不知不觉留下了遗憾。
金鞭溪不光是看的,要用皮肤和身心一点一点感受。走在“山水画廊”里,不见鸟影,只听清脆的鸟鸣;走在“人间仙境”里,没有涛声,只静听溪水的缠绵;走在幽谷奇峰里,不见行人,只有土家族姑娘优美的歌声渺渺飘来……
这难道还不能缓解疲劳吗?
告诉你,在金鞭溪还有更好的“灵丹妙药”,那就是清新的空气。
走进来,脚步不要太快,放慢些,再慢些,开始要轻轻地呼吸,一缕缕微凉的气息,在你身子里蠕动,淡淡的就沁入了肺腑。别急,再往峡谷深处走,稍加快点儿脚步,又有浓浓的、裹着淡绿色醇香的气息,不容分说就包围了你,此时你必须大口大口的呼吸,才能滋润自己的干渴。还觉得有点儿累吗?你就坐在溪流缠绕的青石上,只静静的小憩一会儿,一股新的气息又扑向你,透明的、鲜亮的、有点湿味的,一股脑儿凉凉的钻进你的鼻孔,人仿佛沐浴仙境了……
这个时候,你的疲劳早就像浮尘一样被清洗得干干净净。
导游一再提醒,金鞭溪全长 5700米,走出多远,回来多远,要我们把握好自己,不要一时冲动忘了回头的历程。我没有走到金鞭溪的尽头,在溪畔花草鲜美,鸟鸣莺啼处,转过了身子,停止了贪婪的脚步。
回头路上,我又细心领略气势雄伟的金鞭岩、《西游记》里的花果山、绿影摇曳的紫草潭、小鱼游弋的跳鱼潭、柏柳岩下的张良墓、搏击长空的神鹰护鞭……视觉的变化,风景也是别具一格的。去的路上,体味的是清爽的气息;回的路上,赏的是细腻的风景;去时画的是粗线条草稿轮廓,回时才可精雕细刻自然的绝美。
不要走得太远,再好的风景,你也得转回身子,溪水,留不住你;鸟鸣,留不住你。
留足回路的时间,其实脚步也不必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