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鹤乡草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走好下山路(外一篇)
“拜”和“揖”不是一回事
找回读书的初心
蕙儿
月下村庄,纸上故土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3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拜”和“揖”不是一回事

□刘绍义
 

有人说,《三国演义》插曲“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是不准确的,因为在桃园三结义中,刘关张是跪不是拜。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因为古时候所谓的拜,其实就是跪。

《说文解字》曰:“跪,拜也。”也就是说,古人的跪,就是用来行“拜”礼的。要想知道跪与拜的关系,这里不能不说到“坐”。

我们知道,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坐与跪乍看起来一样,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坐,就是两膝着地,两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当然坐的姿势也非常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就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示对他人的尊重和谦恭;“尽前”就是尽量将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跪就不同了。虽然也是两膝着地,但要挺直身子,臀不能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这里的跪就是跪拜之姿。

至于“揖”,只不过是拱手礼,它是不必下跪的。《史记·高祖本纪》:“郦生不拜,长揖。”《汉书·周勃传》:“(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说明“揖”和“拜”是有明显区别的,“拜”比“揖”的礼节重,“拜”要下跪,而“揖”不必下跪,只是左手扶抱右手,抱抱拳而已。最常见的“揖”礼就是孔子画像中的姿势。

古人的“拜”是非常讲究的,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三叩九拜”中的“九拜”,就是古人九种拜的礼节。这九种拜分别是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其中除了女性用的肃拜不跪外,其余八种拜都要下跪。稽首是“拜”礼之中最隆重的一种礼仪,一般用在君臣之间。先跪下,再拜手,然后手至地,首亦至地。我们在今天的古装影视剧中看到的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对皇帝所行之礼就是此礼。顿首是丧事之拜中最为重要的礼节。一般是先跪拜手,然后手至地,首也叩地。顿首与稽首不同之处在于,稽首头至于地而不叩,顿首头至于地而叩。

当然最常用的跪拜礼就是“空首”礼,这种礼下跪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因为头不至地而至手,故称为“空首”,也叫“拜手”,简称“拜”。有时为了表示更加尊重,要行两次“空首”礼,称“再拜”。《仪礼·大射礼》:“公降一等,小臣正辞。宾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这里的“公答再拜”,就是指答拜两次“空首”礼。所以,“再拜”,不仅是两次跪拜礼的泛称,也是两次“空首”礼的特称。

由此看出,“拜”和“揖”不但轻重不同,用的场合也大相径庭。“拜”礼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如臣下对君王;而“揖”礼多用于平辈之间,有时也用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