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宫萍 商智刚
今年春节的时候,通榆县开通镇红旗村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村里为建档立卡的97位贫困人口发放了扶助金,为338位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慰问金。
村民们的笑意写在脸上,交口称赞:“感谢党的好政策。”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插口道:“我们村支书为我们做好事、办实事,是好样的。”
村民们说的村支书,就是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振和。
赵振和是全国劳动模范和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在村支书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0年。
以前,红旗村土地盐碱化严重,加上连年干旱,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从赵振和出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那天开始,就把贫困村民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收入。
创业之初,他多方争取资金,购买了两台链轨车,推平了20公顷荒坨子,输出劳动力,农闲时找活干,几年下来全村挣了50多万元,还清了村级债务。接下来的那些年,村里又先后买了两台灭茬机,无偿供村民使用;打了全县第一眼防氟井,村民们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投资100余万元,建起了13栋大棚;共投资近500万元,打抗旱井27眼,实现了全村水浇地面积100%,结束了靠天等雨种田的历史。
欠下20多万元外债的季青山,靠着村里“借牛生牛白给牛”的帮困措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家分得了8头西门塔尔牛。赵振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热心指导,老季家每年都有几万元的进项。这些年他家总共产下了60余头小牛犊,不仅还清了外债,去年还盖了5间砖瓦房,买了辆小轿车!
不久前,完全没能力建房的特困户刘玉权住进了崭新的3间大房子,全家甭提多高兴了!为了帮他家建房,村里给出人出车拉土供水,还雇了建筑队,20天时间就把刘玉权的新家建好了。
村民邱向云想致富没门路,赵振和联系爱心人士给他送去了10只小尾寒羊,邱向云种地养殖“两条腿”走路,对于未来信心满满。他说,给他一两年时间,他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贫困村民于发的房屋倒塌没地方住,想盖房没钱买砖,一家人愁坏了。赵振和知道后,主动借给他7000多元钱,并到砖厂买了3万块红砖送到于家……
连着8年,村里为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户孩子实行奖励,每人2000元,共有30余名农村学子从中受益。连着4年,全村6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可以从村里领到春节慰问养老金,到2016年,村上共拿出14万余元,为103名贫困老人送去了新春祝福。
像这样扶贫济困的事,老支书赵振和不知做了多少,村民们都敬佩地称他为村里的“脊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