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思想纵横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强大正能量
夯实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移动阅读的传播价值
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能力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阅读的传播价值

●陈少志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阅读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其社会传播功能日渐放大,不断地影响着用户的价值选择。

什么是移动阅读?有的专家认为:“移动阅读是用户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终端,通过移动或者无线通信网络访问、接受、下载所需信息,在移动终端上浏览、收看(听)并进行交流互动的阅读活动。”伴随着快节奏、碎片化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到来,移动阅读以其移动性、便携性、交互性、即时性以及智能化的优势和特色,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2017年1月,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较上年新增了网民4299万人,其中手机网民高达6.95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44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高达6.14亿。目前,移动阅读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其社会传播功能也日渐放大。移动阅读在改变用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着用户的价值选择。

移动阅读的价值生成

南宋著名文学家、目录学家和藏书家尤袤在《遂初堂书目》序中对阅读做过精辟的阐述:“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阅读也应该同样具有这样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移动阅读主体包括移动阅读的传播主体和受众主体,它既是移动阅读社会价值的共同主体,也是移动阅读社会价值实现的保证。移动阅读价值生成是移动阅读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首先,移动阅读应满足社会各个阅读群体的精神需要。英国学者托马斯·卡莱尔曾说:“人们需要的不是美丽动听的寓言和讨人完美的想象,而是需要知道:对这个世界应该抱有什么信念,人生应该奔向何方,在人们奇妙的生命中,什么是希望,什么是忧虑,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据“2015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数据显示,移动阅读用户主要以16至45岁用户为主,而青少年是移动阅读的主流用户。青少年正值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接受的任何信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其次,移动阅读应满足社会各个阅读群体的心理需求。移动互联网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阅读活动就是在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中感知、理解、记忆、思维、评价等。据“掌阅2016年度数字阅读报告”数据显示,各个年龄阶段的用户对移动阅读内容有不同的心理需求:高中生注重感情类作品;大学生则关注悬疑、励志、科幻、文学散文等,社会各个阅读群体通过自身的阅读爱好,满足各自的不同心理阅读需求。再次,移动阅读应满足社会各个阅读群体的文化需求。移动阅读为社会各个阅读群体提供的文本、信息、图片、视频等以各自的方式展示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移动阅读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中寻找有思想、有温度、有价值的阅读作品来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

移动阅读的价值实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有理由证明,移动阅读的价值实质属于社会关系范畴,与移动阅读的主体与客体息息相关。一是移动阅读价值生成与移动阅读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移动阅读的传播主体、受众主体存在着需要。移动阅读的高位传播主体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高位传播主体是培育社会主流文化的主导者、决策者,作为移动阅读本位传播主体,应该与移动阅读高位传播主体有一致的价值取向;移动阅读后位主体则通过移动阅读本位传播获取价值,并以此满足自己精神、心理和文化上的需要。其次,移动阅读价值生成与移动阅读主体需要的属性密不可分。移动阅读主体通过移动阅读接受社会的先进思想潮流、文化以及主流价值观,使之成为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移动阅读价值生成与主体和客体的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移动阅读是联系高位传播主体、本位传播主体与后位传播主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高位传播主体和本位传播主体只有让后位传播主体有机会接触到移动阅读,才会促使移动阅读的价值生成,这样的关系,缺一不可。二是移动阅读价值生成因人而异,并在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移动阅读满足各层次社会主体阅读需要之际,就是移动阅读价值实现之时。由于移动阅读主体的文化积淀背景差异的原因,使移动阅读的价值实现程度因人而异。移动阅读价值的生成,是在移动阅读的后位主体不断挖掘、开拓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直至实现的。三是移动阅读价值的实现受主体和客体效用关系的制约。社会各层次的主体和客体主动地发现需要、认识需要是移动阅读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效用关系中,主体的主动性需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可见,移动阅读价值的实质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动态的效用关系。

移动阅读的价值功能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第二版序言中写到:“‘媒介即是讯息’大概可以靠指出以下的事实来阐明:任何技术都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环境并非消极的包装用品,而是积极的作用进程”。移动阅读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阅读手段的改变,同时还在于影响我们的理解与思考的习惯。

移动阅读具有传播文化知识、信息的功能。移动阅读提供的文化信息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有时代背景的变迁,既有从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到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引起的冲突,更有为满足用户文化需求的各种知识信息。移动阅读传播文化信息的最终价值,是帮助社会各阶层用户在接受文化信息的同时,不断地消化、理解,并逐步实现价值追求的目标。社会群体中的个体都有实现梦想的心理愿望,移动阅读传播的“心理愿望的替代性满足”,可以满足社会群体中个体的心理愿望,并从中获得心灵的安慰和激励。移动阅读通过提供常人未能认知的(真实或虚构)信息,从较深的层次揭示和反映常人未能体会或了解的感受和成效,引导社会群体中的个体思考并获取共鸣,从而实现移动阅读的传播价值。

移动阅读具有传播社会人文价值的功能。移动阅读的社会人文价值的传播是通过人物的个人情感、人生体验、价值追求、理想信念等实现,社会各阶层人员对移动阅读提供的社会人文价值的追求,就等同于认同其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社会各阶层人员接受移动阅读传播者的价值观,就等同于接受撼人心魄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品格,并使之成为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移动阅读具有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功能。所谓社会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占主导地位、发挥统领作用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占主导地位、发挥思想统领作用的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指明了方向,树立了航标。移动阅读通过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崇高思想、高尚精神等,给人们以精神上的鼓舞和行动上的激励。

(据《吉林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