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白城7年了,感受最深的就是公安机关让我们感到很亲切,更让我们放心。” 吉林四季盛宝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巧林的这句掏心窝子的话,是对白城市公安机关的高度赞扬。
2017年初,白城市公安局下发一号文件——《全市公安机关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实施意见》,指导全市公安机关转作风、转方式、树形象、促发展,全力开展服务经济发展、为民营企业发展助力工作。
平安环境让投资者安心
郭巧林自从踏上白城的土地,一呆就是7年,他深深感受到,风生水起的事业跟公安机关的保驾护航有着莫大的关系。2016年,企业又投资2.2亿元建设了新工厂。郭巧林说,一进入白城市经济开发区,无论何时几乎都能看见警车要么停在路边、要么在大街上巡逻。 “大概五六点钟就能看到警车,直到深夜。实际上我们只要看到有警车在,心里就感觉非常安全。” 郭巧林说,这7年多以来,在企业和周边基本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这很难做到,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也不可能做到。
在“二十条”落实方面,市公安局突出抓好白城现有的4个产业园区、6个特色产业园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县(市、区)内大型超市、商场、医院等单位实现无死角监控,辖区内公共监控探头全部接入派出所,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他们对市区巡逻防控的警力、任务、范围、时段、频次、方式均做了调整和明确,企业周边真正实现“见警车、见警灯、见警察”;在人员较为集中的超市,各大医院和大中小学校设立警务岗,对下夜班女工实施巡逻护送服务,赢得了企业欢迎。
“如今,我们企业年产值3亿多元,每年利税1500万元至2000万元。在白城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公安对我们的保护和支持。” 郭巧林告诉笔者。
警企互联为企业护航
“企业有需要公安机关协助处理的事情,给经开分局和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后,民警第一时间就能赶到现场协调处理。”白城欧亚购物中心副总经理张贵祥说。每逢重大节日举办活动时,企业都要制定安全方案,经开分局治安大队和派出所领导都能帮助研究细节、强化安全措施。
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一男子回白城过年,在放烟花时,不小心把商场的门玻璃炸坏之后逃逸了。 “当时值班的更夫及时把火扑灭,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起初以为是有人搞破坏,便报警了。” 张贵祥说。为这事大年初一、初二,派出所和分局领导没有休息,很快就把嫌疑人找到了。后来一调查,确实是个误会,双方取得了谅解。
对照吉林省公安厅“三十项措施”和“二十条”具体任务,市公安局要求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对852家规模以上企业落实了“一把手”、分管局领导、部门负责人、基层民警四级联系包保责任,责任到人、细化到岗,实现图表式分解、链条式传导、网格式覆盖。全市公安机关参与包保的民警占民警总数的62%,形成了人人服务发展、人人贡献发展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实名对接企业742家,到企业检查指导内部安全防范1281次,帮助整改安全风险隐患838个,举办企业内部保卫业务培训161次,培训人员821人,警企互联互通互动的工作局面已经形成。
治安稳定助力经济发展
市公安局经常开展整治侵害民营企业利益违法犯罪行动。在打击“盗抢骗”行动中,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盗抢骗”类案件1182起,打处犯罪嫌疑人664名,总成绩位居全省第三。他们严厉打击危害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刑侦、网安部门分别建立了打击危害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违法犯罪快速反应机制,在全市重点涉网企业设立网安警务室,定期向企业通报涉网违法犯罪动态和趋势,预防在先。开辟了民营企业雇佣人员身份信息核查通道,全市户政部门和派出所为企业核查用工信息977次,核查5124人。
市公安局在“三十项措施”落实方面,办理恶意欠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9起,涉及农民工28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受理涉企经济案件113起,立案110起,破案78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901.23万;共立涉企金融诈骗案件105起,破案8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0名,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99.23万元;破获制售伪劣商品案件17起;破获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件7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人,通过公安部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共止付13115.74元,全市没有发生类似“e租宝”“泛亚”式重大涉众型金融犯罪。大批涉企案件的成功侦破,既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也为企业安全运行铺平了道路,坚定了民营企业扎根白城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