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志华 石放放)前不久,镇赉县博艺柳编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将贫困村民编织的外商定做的又一批篱笆墙、花篮柳编等工艺品装车运往天津港出口到德国。让贫困村民欣慰的是,通过自己巧手编织的工艺品不仅出口到了国外,还让自己有了收入。
博艺柳编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王文萍对笔者说:“你们现在看到的是给德国编织的花篮,这是这个月我们发往国外的第三批货了。截至目前,今年订单达到了200多万美元。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精准扶贫号召,我们博艺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目前扶持300户600多人编织出口产品,每人每月收入1500多元。”
在博艺柳编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包装车间,笔者看到,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忙着把编好的柳条工艺品包装、贴签,准备装运出口到德国。这次出口的篱笆墙、花篮等柳制工艺品,基本都是由当地贫困村民精心编织加工出来的。
在脱贫攻坚中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为贫困户脱贫带好头,提供好技术支持,让每一户贫困户都能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博艺柳编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是这样承诺的,更是这样践诺的。他们为贫困村民办起了“炕头柳编”加工厂,编织网点300户,生产车间6个。公司免费向贫困村民传授技术,免费提供原材料,现金回收产品,让他们在学到技术的同时,为家庭增加了收入,达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富裕一户”的帮扶目标。
“我是柳编厂的技术骨干,在这干20多年了,我们的产品能出口到国外去,我觉得很高兴。我会编织的产品还挺多的,技术也可以,很多东西看着照片就能编上,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工人徐亚杰说。
镇赉博艺柳编产品现已远销到美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荷兰、德国及香港等16个国家和地区。
寒冬里,小柳条变成出口创汇的“金条”。不起眼的柳条,经过工人的巧手,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如今,柳编产业在当地被形象地称为“最大的车间是农村、最多的工人是农民”,一头连着国际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成为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形成了“车间+炕头+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农户分散加工和企业规模生产的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