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锐
这是一所知识鲜活、课程立体、课堂生动的校园,这是一所张扬个性、培养能力、鼓励探索的校园,作为实施和发展素质教育的有力依托和载体,白城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从2009年建立至今,“大”字上着笔,呈现了建设者的格局和远略;“精”字上打磨,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大思路谋划,精密化打造。本世纪初,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载体,我市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作出了建设白城市素质教育基地的谋划和决定。2009年,整合资源,建立了全省首家素质教育基地;2010年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20所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之一,同年更名为白城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2011年获得国家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建设资金3000万元;2012年基地建设项目被列入白城市十大民生工程之首;2013年占地13.3万平方米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正式运行。
——大力气建设,精致化布局。抓硬件建设,搭建“四区一馆一中心”教育平台。我市不遗余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召开基地建设专门会议,确保建设如期完工。建成了功能性单体建筑9个,装备了综合实践教室23个,构建了室内综合实践区、室外劳动实践区、综合活动区、生活区“四区一馆一中心”教育格局。抓课程建设,构建“两位一体”教学模式。立足当地教育实际,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特色,确立和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两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结合地域文化和人文特色,开发了“德育实践、户外拓展、生命安全”3个系列7个主题40余个活动项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近自然、体验生活、快乐实践、启迪智慧。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纳入实践基地教学内容是我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一大亮点,在基地统一建设了通用技术实验室,统一调配师资、统一实施教学,实现了通用技术教学标准化。
此外,将全市高中学生军训纳入了基地课程范围,开展了中小学生趣味运动会和夏令营等活动,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了优质校外教育资源。
——大智慧运营,精细化管理。基地从无到有到资源日渐丰富,得益于探索出一条借助外部力量、强化内部管理的内外结合、做大做强的运行思路。一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开发共建。实践基地先后与白城军分区、市科协、市环保局等部门共建主题教育基地,拓宽了课程设置渠道,丰富了课程资源。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聘请教学专家来基地讲学,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考察,采取多种形式内化提升,使每名教师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专业技能,适应基地教学活动的需要。三是精细化管理助推发展。先后制定了《学生日常管理与评价机制》等219条系列规章制度,实行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实现了日常管理制度化、学生管理自主化、活动管理规范化,构建了以人为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育人格局。
白城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运行5年来,羽翼日渐丰满,果实日渐丰硕,共接待了73个批次6万多名中小学生,市直高中生培训率达100%,2017年接待学生14466人,占全市中小学生的26%。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获省、市多项荣誉称号。2013年,专访《创建实践沃土,推进素质教育》在吉林教育电视台高端访谈栏目播出;2015年,获得吉林省实践基地建设创业奖杯;2016年,被评为吉林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考核评估优秀单位;2017年,获得中央彩票公益金奖励性支持1078万元。先后两次代表吉林省在全国校外教育暨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接待了来自省内外多个学校的考察和指导。
走过了砥砺前行、蓬勃发展的峥嵘岁月,白城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将继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开拓进取,不懈奋斗,积极打造实践育人新天地,谱写素质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