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十六载执着追求 书写精彩人生
“无名电官”的卫士风采
立足岗位 忠于职守
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的脱贫经
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种的是良心 产的是粮食”
造林绿化的排头兵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记洮北区平安镇中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胥国民
 

●本报记者 汪伦

在洮北区平安镇中兴村,一提起胥国民,老百姓纷纷翘起大拇指,称赞不已,夸他是“老百姓的好书记”。自1997年任职以来,胥国民充分发挥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坚持“转变、发展、惠民”工作主线,给中兴村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给全村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1997年上任之初,胥国民敏锐地察觉到村里的现实紧要问题,村经济发展模式单调、速度缓慢,干群关系紧张,村民常年上访不断。经过深思熟虑,他准确定位问题症结,以“调整土地”为主要突破口,恰逢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他和班子成员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通过实际丈量,全村多出了80多公顷土地,合理补充后,还余下40多公顷。他将40多公顷机动地竞价承包,增加村集体收入。到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翻身,中兴村还清了130万元的外债。同时,胥国民还带领全村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以多种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截至目前,中兴村农民年户增收1.5万元。

过去,玉米、绿豆等传统农作物种植,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收入很低。胥国民深入研究中兴村土地特点,认为种植烤烟前景可观。为打消村民顾虑,发展烤烟种植,胥国民带头把自家的30亩农田全部改种烤烟并动员亲友改造农田,建起了17座烤烟楼。在他的带动下,当年就有17户村民种植了烤烟,平均每公顷地实现了纯利润近1.8万元。到2016年,全村烤烟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占全区烤烟种植面积的70%,平均每公顷地实现利润3.4万元。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村烤烟业的发展。建假植棚20座,烤房、回潮房各30座,实现了育苗、假植、移栽、管理、烘烤、销售“六个统一”工厂式的生产模式。

胥国民发挥中兴村产业优势,实施资源共享,以强扶弱。大力推广烤烟、棚膜经济和农业实用技术。发展烤烟1500亩,实现产值800万元;建大棚284栋,种植户112户,年产值2000万元;实施膜下滴灌覆盖4万亩,玉米年增产800万斤;人均纯收入从联建前的3800元提高到1.3万元,增长了3.4倍;其他4个村集体创收实现零突破,均达到8万元,中兴村达200万元。各村产业稳步壮大,集体经济逐年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秉承“公益联办、和谐发展”原则,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提升村部建设上,他组织铲车、钩机出义工,免费为各村提供红砖、沙石,率先完成了改造任务;成立了“益农服务站”,率先引入金融保险企业驻村,开展网络购销、代缴各类费用等便民服务。在民生事业上,几年来,大中兴村改造危房1214户,建养老院1座、幼儿园1座,设“农家书屋”5个,建农村文化大院5座、文化广场6个,安装路灯120盏,修院墙3000延长米、砂石路86公里,造林2800亩近45万棵。在打造新农村样板上,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了9大功能区,统筹解决村民上楼后在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完成了农民生活区、粮食仓储区、农机具存放区、社会服务区、商贸服务区、休闲娱乐区、特色烤烟园区、果蔬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全体村民都搬入新楼,实现了居住区环境美化、亮化、绿化、硬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