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彤君
1987年,他以优异成绩成为吉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投身白城市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大局,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咱老百姓的管家”。他就是白城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心主任徐宝山。
由于业绩突出,他先后多次立功受奖,2000年农村“三清两建一公开”活动中,市委、市政府授予他二等功;2001年被团市委评为“白城市十大优秀青年”;2008年,被团省委评为第五届“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被评为白城市第四届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被评为白城市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
2016年1月,徐宝山被组织派往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后,迅速进入角色,到老干部、致富能手和贫困户家中调研,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多地考察学习致富经验。陆家村实施了市级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试点、省级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和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三项”改革试点相互支撑、共同发力,陆家村一年摆脱贫困,成为通榆县整村脱贫第一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村。
在徐宝山的倡议下,2016年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通榆县陆家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打开了陆家村精准扶贫大门。2017年初,陆家村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全村入股陆家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耕地总面积1146.68公顷,基本实现整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以出租方式将土地流转给本村的6个家庭农场,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成为全市第一个完成集体耕地土地股份化改造村,不但推进了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工作,而且确保了所有贫困户每公顷二轮承包土地每年有5985元的保障分红收入。该村用规模经营叩开了致富门。
徐宝山认真研读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让村民生活越来越好。2016年10月末,209户657人入住新建区一期新楼,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188人,有房的贫困户和低保户最低住50平方米户型楼,没有房的入住35平方米户型公寓,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户免收50平方米取暖费。村民不仅上了楼,还得到了可观的补偿款,陆家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经典模式,基本上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
徐宝山以发展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引领,以种养结合方式夯实产业基础。通榆县震泽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出栏5万只肉羊养殖及年屠宰16万只肉羊生产线建设项目,已于2017年正式开工建设。陆家村贫困户、养殖户拿羊作价入股,也可用资金入股,由公司统一管理肉羊养殖园区,贫困户、养殖户可到公司务工,长期工每年基本工资2.4万元左右。公司与6个家庭农场签订了玉米、花生等饲料购销合同,实现互利共赢。
2016年6月,陆家村正式启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用产权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当年在我省第三方评估的22个试点村排名中名列第一位。2017年,全村户均可达410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突破17516元。
如今的陆家村,在徐宝山的带领下,已成为通榆县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