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生活说不完
●本报记者 薄秀芳
9月25日,秋日的午后,阳光明媚而不灼人。“刘姐,我看您家里的装修快完工了,都这么把年纪了,花那装修钱犯不上。” 白城经开区阳光嘉园小区A区靠西侧的一凉亭内,几位居民在闲聊。
被称为刘姐的是位满头银发的女士。她笑着说,前年我打算换个新楼,这房子将就住几年。可今年暑期,儿子媳妇从上海回来休假,看到咱们这小区经过老城改造修得这么好,就说什么也不同意我换房了。孩子们说,这小区经过改造,小区道路是新铺的柏油路,新建的凉亭、停车场、地下管网,还有新规划的绿地,住在一楼看窗外就跟花园似的,屋里好好装修下不比新楼差。如今,这白城建得这么漂亮,家里家外环境都好,他们放假一定带孩子回来,放松身心。这不,我们就张罗装修上了,等儿子媳妇放寒假回来过年呢。
刘姐那充满幸福的话语,感染了其他人。另一位老者说,现在的生活真是以前做梦也想不到。刚参加工作时,每月才几十块钱,现在退休了,和老伴俩人每个月退休金就近7000元钱,每天爱吃什么就做点,不爱做就到外边饭店吃或叫外卖,一天主要事情就是到广场的体育馆打乒乓球、练太极拳;市内出行做公交车也方便,刷卡政府给花钱。过上这样的日子,真是比蜜甜。
说到做饭,另一位老者来了兴趣。他说,自家六十年代做饭烧的是柴禾,秋天带着孩子们去打草拉回来在外面晒干,堆在房外,下班回来做饭就抱屋一捆烧,风向不对就满屋子冒烟。七十年代烧煤,八十年代就有了液化气,一根火柴点着了,后来就变成电子打火炉灶和电磁炉,连根火柴都省了……几位正聊得火热,楼上传来喊声“老头子你快上楼来和外孙女视频,咱孙女会叫姥爷了!”“啊!真的,我外孙女会叫我了。坏了,忘了今天这点儿是和国外的姑娘视频的时间了。”说完,那位老人一路小跑的回家视频去了。
邮筒的那边 话筒的这边
●本报记者 李政孚
李超是土生土长的白城人,1995年,25岁的她只身来到长春上大学,而她与家中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这种通讯方式古老又有质感,写信、邮信、收信,这几个熟悉的动作使她记忆犹新,这种方式似乎成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通讯方式的标志,那时的通讯方式不是很发达,人们之间的交往只能靠邮递信件来实现,李超寄出的每一封信,都满载着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每一封信都蕴含着无尽的情感,那时,距离的拉大,也大大加重了每一封信的分量。李超的母亲谢女士回忆起那时,也打开了话匣子,已年近八十的她回忆,那时想念远在他乡读书的女儿,最大的希望就是接到她的飘着油墨香气的信件,每收到一封信,就仿佛看见了思念多时的女儿,而这种通讯方式,虽然能够暂时缓解思念之情,但邮信的方式复杂,时间较长,虽然饱含情谊,但让人感觉不是很方便。
随着改革开放40年来时间的推移,电子邮件、电话、手机、电脑……一个个新的通讯方式不断刷新着人们的三观,随着各种通讯方式的普及,谢女士再也不担心家人外出时饱受思念之苦了,想见面了,打开电脑,开通视频聊天,不仅能够见面,还能够与家人尽情聊天,再也不用担心因距离而产生的思念之苦了。现在李超也时常回忆那时,感叹那时信件的珍贵,更感慨的是仅仅十多年的时间,通讯方式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使人们联系变得如此简单,她慨叹着祖国的变化,感受着通讯方式带来的巨大变迁,感受着伟大祖国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巨大实惠。
通讯方式的更新,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相隔万里,一个电话,诉说所有,聊天、办事、祝福,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样轻松,那样自如。究其原因,就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促使各种通讯方式走进千家万户,给千家万户带去无数笑声。
在自家菜园里遛弯的谢女士时常说:“现在真是方便,打个电话,视频聊天,不论多远,就像在眼前!”
唐金波:改革开放圆了我的创业梦
●本报记者 张芙
唐金波出生于1956年,是洮南市恒盛毛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经济师,曾被洮南市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家”“创业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再就业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是洮南市人大常委、白城市人大代表。
说起唐金波的创业经历,那是1991年,开启了他人生中第一段创业。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他放着“铁饭碗”不端,却要做“个体户”,可是唐金波不这样想,他认为,既然国家有政策,鼓励人们走出去寻找商机,只要敢闯敢拼,肯吃苦,相信自己一定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事业。于是唐金波开始经营服装行业,在广州、沈阳等地寻找货源,拿回去进行销售,很快唐金波一天能赚二三十块钱,这当时是上班族一个月的收入,却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手里有了一些资金后,唐金波又先后做起了食品批发、纺织、精纺批发,并与洮南市第二毛纺织厂合作代理。随着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一些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唐金波无比激动,觉得自己可以开创更美好的生活了。唐金波毅然决然的买下了洮南第二毛纺厂改名为“洮南市恒盛毛纺织有限公司”,经营至今已有430名员工,年纳税额1000万元以上,公司占地面积10.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连续十年荣获吉林省工商局“守合同、重信用”AAA级企业。
在2016年“全民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中,唐金波被洮南市委宣传部授予“尽己所能扶贫帮困、无怨无悔奉献家乡,为助力洮南市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的荣誉称号。如今,唐金波的企业发展方向已从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转为最大程度地回馈社会,从贫困生活到改革开放对创业的大胆探索,唐金波圆的不仅是创业梦,更是日益饱满丰富的精神气质,唐金波敢为人先的奋斗故事,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
从无到有,创办一个企业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丹青难写的是精神,在唐金波的创业故事中,敢闯敢拼、不怕吃苦、不服输的精神品质贯穿于他的每一段经历。如果翻阅改革开放40年来一批又一批开拓者的创业史不难发现,这些特质正是改革开放赋予时代弄潮儿的共同精神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