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白城医高专赴延安举办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培训班
“碱巴拉”开出致富花
图片新闻
新艾里司法所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
白城市税务稽查局严厉打击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行为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碱巴拉”开出致富花
——盐碱地改良推动大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刘佳宁

大安,曾是个盐碱地大县,盐碱地占未利用地面积的58.8%。为改变这一局面,从2008年起,大安市就采取项目建设的方式,推动盐碱地改良和土地开发整理。

2016年,大安市叉干镇民乐村党支部书记李长江迎来了他20余年村支书生涯中最大的挑战。民乐村要开始土地整理了!走一遭儿,就能让人满身“碱面子”的盐碱地,将被改造为万亩良田。可是,大部分村民都不同意。

一提“改造”,村民丁连友就摇头。“我家是村里的‘老户’了,从没见过能把‘碱巴拉’改好的!”丁连友种着4公顷旱田,由零零碎碎的几十块地构成,中间隔着一段段的盐碱地。干旱,地薄,让他的收成十分有限。尽管如此,他还是更怕改造后,连这点收入都没有。

叉干镇和民乐村的干部们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说通了丁连友等村民,让他们对改造工程有了信心。

改造进程很快,2016年8月开工,2017年5月就完工了。盐碱地、低洼易涝地,都成了适宜种水稻的良田。“老百姓现在都高兴了,见着收入了!”李长江告诉笔者,现在村里每口人能分到一公顷地,每公顷地年收入至少有1万元,全村3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吸引了南方企业来村上收购“弱碱米”。

民乐村盐碱地的成功改造,得益于近年来大安市推动盐碱地改良的技术经验。

负责民乐村土地整理工程的是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当时,公司副总经理陈鸿祥来到大安,发现这里的碱化度超过了76%,改造难度很大。回忆起改造初期,他说:“刚开始是不成功的,因为那时候大渠没有水,打的是小井,水不够用。”

陈鸿祥口中的“大渠”,指的是大安灌区的建设。要把盐碱地变成“米粮仓”,水利条件必不可少。因此,大安从2006年开始灌区建设,目前已建成2座泵站和4条干渠,将嫩江水资源引进渠中,分水进入田块,再整体排出。这一工程,为大安整理出了31.5万亩的水田。四通八达的排灌系统,促成了大安市盐碱地改良的成功。

生态环境改善了,土地质量提高了,农民收入上来了。通过以水洗碱、以沙压碱和脱硫石膏治碱等改良方式,大安市新增耕地70.53万亩,形成了一批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下一步开发与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陈鸿祥认为,盐碱地是后备耕地的宝贵资源。许多企业和科研院所同样看重大安盐碱地的价值。大安市先后引进了华清农业、中国农大等10余家拥有土壤改良技术的企业和科研院所,从盐碱地改造,到发展水稻种植,再到迈向现代农业,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两台无人机巡视在稻田之上,连续传回摄录的画面。中科佰澳格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数字农业负责人葛艳俊说:“我们自主研发了智慧农业系统,可以监测田间水位高度、pH值等数据,做到了田间给排水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投入,实现了科学种植。”

针对盐碱地改良的土地营养丰富的特点,他们采取了有机水稻种养结合模式,在大安建立了智慧农业基地。今年7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他们开展合作,吉林省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成功落户大安。

盐碱地改良种出来的“弱碱米”,对人体健康有益,受到各地市场的欢迎。2018年,大安弱碱米的订单达到了8000万元。今天的大安市,注重利用“互联网+”,强化电商平台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大力发展产销对接、电子商务和线上线下交易,提升了本地弱碱米的市场竞争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