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在中国古代很漫长的时间里,国家都由帝王统治。王朝实行“家天下”,就是说一个人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当上了开国皇帝,建立了一个朝代,那么这个统治国家的权力就都会在他家世世代代传袭下去。在这个王朝存续的过程中,所有的皇帝都是同姓,一般都是同宗同族的亲戚。
皇帝可以坐拥天下财富,手中独揽无上的权力,谁不想当呢?所以皇位其实时时被人觊觎(jìyú)。皇帝过于弱势的时候,身边就会有大臣图谋取而代之,为了名声好听,这些大臣会强迫皇帝发布一道圣旨,禅让皇位。比如东汉末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登基为魏文帝。在禅让仪式结束后,曹丕说了一句话:“今天献帝与我之间的禅让,就好像尧帝与舜帝的禅让一样。”
尧、舜、禹三帝生活的时代过于遥远,算起来那时候还处于原始社会,他们治理的应该是疆域不大的原始部落。尧舜禅让的故事在史书上有记载,但因为没有实证,就像三皇五帝一样被归入神话传说之列。
尧帝和舜帝是历代文人敬仰的明君,传说尧帝又称陶唐氏,是当时中原地带的部落首领。之前的五帝时期,部落首领的位置都是在家族内传承的,到了尧帝当政,他在位七十多年,到了晚年,他觉得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器,部落如果交到他的手中,百姓一定会遭难。所以他就发下命令,请四方推举合适的候选人,大家一致推举了舜。
舜的童年非常悲惨,他自幼丧母,被后母和后母生的弟弟欺负,父亲也不管。有几次后母和弟弟想要害死舜,都被舜侥幸逃脱。舜成年后,不但没有记恨后母和弟弟,还依然孝敬父母、友爱弟兄,人们都称赞他。
尧帝听说了这些事迹,又特意到舜耕种劳作的地方考察,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宅心仁厚,还很聪明,受到人民的爱戴。于是,尧对他的好感倍增,回来以后,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又因为自己年事已高,不久之后就禅位了。
尧帝开创了禅位的先例,多年后舜也效仿了这一义举,把皇位禅让给了更有能力的禹。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禹的父亲叫鲧,曾经受尧帝的命令治水,水患还未平就死了,大禹接过了父亲的未竟之志,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成功治理了洪水。
古代生产力低下,面对大自然的力量,人显得渺小又软弱。洪水泛滥,对人们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若是不想出办法治理,最终可能导致整个部落灭亡。所以大禹治水功在千秋,他也受到人们的钦佩和爱戴。舜年老之后,决定效仿尧帝禅让的先例,把首领之位让给了禹。
禹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夏朝,首领也从众人推举变成了父子传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禅让的美行,也就此落下帷幕。
尧舜禅让的故事让后世津津乐道了2000多年。统治权力为天下人共有,谁有能力谁就当首领,这个模式很像今天的选举制度,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登上领导位置的,都是能力出众、被众人信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