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
这是一首记录诗人舟行途中所见所感的诗歌。这首诗清新明朗,体现了诗人轻松畅快的心情。可见,旅途所作,并非一定是抒发羁旅愁思的诗篇,同样是日暮江上景致,附着的情感却因人而异。
全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傍晚和入夜两个时段江上的景致。前两句是傍晚时分。夕阳即将沉落,残阳沿着水面照射过来,如大红锦缎一般铺在江面上。“铺”字用得很妙,既写出夕阳照射角度低的特点,又写出夕阳的柔和,带给人闲适、平和的感觉。阳光照射到的江面,呈现红色;而照射不到的地方,则呈现出深沉的碧绿颜色。一半红艳,一半深碧,色彩对比如此鲜明,景色如此奇妙,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
但“暮江”的奇景还不只这些。等到入夜时分,碧空里,新月初升,如一张精致的弯弓高悬;草丛中,冷露凝结,映照着新月的光辉,如珍珠般璀璨夺目。诗人不禁感叹:这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夜色清幽,诵之觉凉生袖角。”可说道出了我们读此诗共同的感受。
有人质疑说,九月初三的月亮是“蛾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见到,而露珠到了夜里才会凝结,这两种景物不会同时出现,诗人这里犯了常识性错误。这未免责之过深。诗人撷取最打动自己的两种景物,以艺术的方式整合在一起,令我们领略九月初三夜独特的美。这是艺术的真实,也从侧面说明,诗人沉醉于夜的优美中,从傍晚到入夜,玩赏不已,恰体现出其内心的轻松畅快。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