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我和我的祖国
3上一版  下一版4
 
70年,从交通工具看变化
回娘家的路
百姓小餐桌 生活大变化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9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70年,从交通工具看变化

动车开通。
 

●本报记者 姜宁

70年前,草鞋泥巴路,人们的出行基本靠脚;30年前,自行车、公交车已在大街小巷中穿行;而现如今,交通工具变得花样繁多,小轿车、地铁、高铁、飞机、游轮无一不在诉说着70年来的沧桑巨变。交通工具的高速发展和变化,让人们既品出了昔日清贫生活的苦涩,也尝到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所带来的甘甜。

市民王大爷已年过六旬,在他的脑海里,当时的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被称为“三大件”,谁家里有一辆自行车,那就是相当富裕了。王大爷说:“当年我的工资每月才几十元钱,为了买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足足攒了一年呢。那个年代谁要是能骑上自行车,就像现在家里买一台小轿车一样,那是倍有面子呢!”时隔几十年,王大爷回忆起来仍一脸兴奋。

如今,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正被新的变化所取代,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出门“打的”已成家常便饭。大街小巷明显增多的公交车、出租车,方便了百姓的出行。更大的变化则是私家车的逐年增多,让老百姓的生活“安”上了车轮。

“我坐过的第一辆汽车是我父亲单位的。”由于当时的年龄比较小,任先生已经记不清是什么牌子的汽车了。但他清楚的记得,当时的马路上能看见的汽车就那么两三辆,其余的不是自行车便是马车,小小年纪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汽车带来的方便与舒适。而在30年后的今天,任先生的家里也增加了一位“新成员”——一辆崭新的红旗轿车。他说:“以前哪敢想自己能买得起汽车啊。现在国家富强了,我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也跟着好起来了。这不,买了汽车之后去哪旅游都方便。”

70年来,市民交通工具的变化远不止这些,而在出行方式的观念上也慢慢改变。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绿色电动公交车,这一系列的绿色出行方式在方便人们的同时,更减少了浪费和污染,保护了环境和资源。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