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鹤乡草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那片绿野
我与《绿野》不解的情缘
茗坊《绿野》
我知道,你没有走出绿野
绿色梦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9年1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梦

□李秀军
 

我的家乡在吉林西部,因有向海而闻名;我出生在通榆县东部,因有作家丁利而骄傲,那片草原生养了我,也孕育了我的绿色梦。

说来也巧,也是缘。作家丁利的家乡也在通榆县东部,我家在什花道乡,他家在八面乡,都在科尔沁草原深处。同一片茫茫的草原上,草相连、水相通、地相接,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

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工作,开会时常到供销社给我买一些“小人书”、连环画和糖果等好看的和好吃的,我一边吃、一边看书,经常陶醉在故事情境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黄继光》等,邻居小三和跟顺子老羡慕我了。有时我还装模作样地像说书人那样,囫囵半片地讲给他们听,记不清、弄不懂、说不准的就由我展开想象的翅膀了。

中学的时候,我的作文常被老师当范文在班级朗读,偶尔还登在校园的黑板报上,一篇《青春湖巡礼》被选录在《中学生作文选》上。也就在那个时候,听说距离我家不远的八面乡大段屯有个老师叫丁利,经常在广播电台和报纸、刊物上发表作品,非常敬仰,梦里都想拜师学习,但未能如愿。后来他去县电视台当了记者,出版了《报道总理的小城记者》一书,我才有幸拜见他,并得到签字“走出那片大草原,扬起文学的风帆”书的鼓励。后来他相继出版了《远去的村庄》《鲁院日记》《作家的视野与情感》《鸟知道》等,我都一一得到签名书,这时的他已是白城市作家协会主席,《绿野》文学季刊主编,在全国也是很有影响的散文家。

我的文字没跟上他,但儿时草原的文学梦没有破灭。受他的影响和鼓励,我的作品也在《绿野》等报刊上发表。丁利名气大了,但他仍然平易近人,真心关注、悉心呵护基层作者,发现、挖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学新人。目前,有的已崭露头角、有的小有名气、有的正在努力拼搏,我虽然已年过半百,但却深深地爱上了《绿野》这块五彩缤纷的文学园地,就像迷恋儿时的草原风光一样,如醉如痴。

《绿野》是沃土,吸引我走进了文学的天地,那么《绿野》的编辑就是园丁,教我在学海里遨游。

还记得那是2016年秋季,我有一组配有照片和简介的组诗被《绿野》第三期刊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感悟收获成果的同时,自然地想约几位家乡的文朋诗友一起分享我的快乐,恰巧丁主席也在通榆度假,于是,在我盛情邀请下小聚一番。席间,他高兴地提议由我们几个组成一个临时采风小组,到他的老家大段河去看看。那年的大段河水草茂盛,绿野飘香,湖鸥飞鸣,芦花飞扬。

透过车窗的秋阳,照在身上暖暖的。正当我们陶醉于《绿野》字里行间的芳菲时,车已至大段桥。兴奋中,我们如孩童般欢呼雀跃地跑到河边。丁利走到我的身旁,选择了几个景点为我拍照,同时还告诉我摄影和文学一样,选择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景致和内涵。面对青青的芦苇荡,静静的大段河,蓝蓝的天空,翩翩的海鸥,爽爽的秋风,绿绿的田野,还有三三两两的蜻蜓追逐嬉戏,我们仿佛又回到了40年前的大草原,情不自禁地唱起儿时的歌谣。我饱含深情地朗读一段丁利的成名作《大段河母亲河》:“在人生旅途中,不管遇到多么大的狂风暴雨,我都能镇定自若,这是母亲给我的力量,这力量来自源源流淌的母爱之河……”

此时,我又想起了他在通榆县作者培训会上关于现代诗歌、散文创作技巧的精彩讲座,他说:“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不但要选好的角度,还要有真情实感,重要的是接地气,以此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几年来,在他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我的作品从《绿野》出发,先后在《中国保险报》《吉林日报》《白城日报》《辽源日报》《瀚海》《白城艺术》等报刊上发表,连续4年在《吉林省农民作家作品选》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绿野》这块养人养眼的芳草地。

时光在草原上流逝,《绿野》四十载春秋如梦。在人生岁月的长河中,那片连着我和丁利儿时的大草原,年年岁岁,星星点点的野花依然在绿野上如期绽放。

(荣获征文大赛二等奖)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