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莹 李彤君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项目走来了;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热情走来了。”洮南市洮府乡桥南村的村民打老远看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闫政的身影,就爱整出这么一句,然后热乎乎地奔过去,抢着帮闫政拿带过去的东西。在闫政的心中,党和组织把他派到了桥南村,就是助力这里的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实实在在为这里的父老乡亲做点儿“实事儿”,为乡亲们走上富强的路,他一直在努力。
桥南村的土地资源少,种植种类单一,当地村民的“来钱道儿”窄,想稳稳当当的增收,脱贫的内动力还不足。一些贫困户还守着思想上的“穷根”不拔,而且人穷志短,越穷越没人帮衬。贫困户觉得村里人少了人情味,村里人觉得贫困户拖了全村后腿。怎么能让村民的日子好起来,任务很艰巨。看到这种情况,白城市林草局办公室主任、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桥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闫政一方面想办法,一方面在让村民找到“亲情”上下功夫。
让这里绿起来……
要想富,得种树,环境美了劲头足。基于这个考虑,加上闫政可以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实现绿起来的梦想,于是,他打起了让桥南村绿起来的主意。
为了把桥南村村屯绿化建设搞上去,闫政多次与乡党委领导研究该村村屯绿化建设地点及适宜树种。请来绿化专家跑遍村内每一寸土地,实地测量,研究编制桥南村绿化美化总体规划方案。同时,积极与他所在的派出单位市林草局协调沟通,请求按照省级村屯绿化标准帮助桥南村提供绿化资金,得到了局领导大力支持。3年间,先后共协调到村屯的绿化资金达50余万元,栽植树木近5000棵,播种波斯菊花籽200余公斤,栽植树种包括大小樟子松、海棠、大株无絮银中杨、榶槭、大叶丁香和多个品种果树等。如今的桥南村“村在绿中、绿在景中”,绿树成荫,林果飘香,真正是“春有叶、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绿”。村里漂亮了,生活环境改善了,民心团结了、凝聚了,村民生活幸福指数提升了,富强起来的信心更足了。
看到一些贫困户苦于有富起来的决心,却没有富起来的“学问”,闫政找到一些农业、林业专家,聘请他们为桥南村举办林果培训班,为听课的贫困户提供免费吃住。以前因为栽种的林果见效周期长,需要3至5年才能有效益,所以种植户失去了信心。通过对高寒地区果树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等林果栽培培训,一些贫困户选择果树新品种栽培后,成果显效快,使贫困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如今,闫政又协调市林草局明年为桥南村投入果树苗4000棵,既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打造美丽乡村。通过学习,有了知识,长了见识,用于实践,还真是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实现了“自己富,不靠政府”的富强梦想。
让这里暖起来……
桥南村光绿起来还不行,闫政在走访大量农户了解实际情况后,又推出一个举措,要让桥南村“暖起来”。村里的贫困户大多年老多病,有特殊情况的贫困老人甚至过冬和治病都成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闫政先是组织开展了送温暖扶贫活动,帮助贫困村民解决过冬衣裤、棉被百余套;为桥南村所有贫困户送去米、面、油价值3万余元,确保贫困户过冬不寒冷、过年不寒酸。
村民周海涛是2016年被确定为贫困户的。他是离异家庭,本人有劳动能力,但女儿患有脑瘫,小儿子刚上小学也需要接送,以至他没有时间外出打工。经过入户了解情况后,在2016年底,闫政联系百川公益组织,当时这个公益组织资助的范围只在城市困难家庭学生群体中,尚未开展城区外的农村贫困学生资助。经过闫政的多次奔走,又邀请百川公益组织负责人到周海涛家实地调查,最后百川公益组织同意出资帮助周海涛解决小儿子的吃住问题,并且不用他接送管理。这样一来,周海涛开始外出打工,被洮南市城管执法局环卫处雇用,现每年都能增加收入近2万元。2017年8月,经过重新识别退出贫困户名单。
在与百川公益组织协调中得知,该公益组织长期帮扶贫困户,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教育助学资金,包括学费、生活费和生活物资,此公益组织帮扶农村贫困学生在洮南市是唯一一例。
经过闫政的多方协调,联系到洮南市人民医院,医院医护人员进村入户,上门为贫困户和老年人免费体检、诊疗,宣传疾病和紧急病症预防、自救常识。闫政通过积极走访入户,随时解决贫困户生活中的小问题;帮助贫困户解决药品和房屋修缮等资金;帮助桥南村村委会解决办公用品近万元。
贫困户扈明高患有肺病,天天咳嗽,没钱买药,闫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经咨询得知咳喘宝非常有疗效,于是只要有机会去市区,就自费给他买药,连续吃了几个月咳喘宝,扈明高彻底治好了咳嗽。因为送药,闫政发现扈明高家冬季供暖不好,室温偏低,他就把家里刚买的电暖气送了过去,扈明高说:“我是冷了大半辈子,闫老弟冬天送棉衣棉被,夏天帮着送饲料,我现在觉得自己的日子越来越暖和啊!”
让这里强起来……
为了能更准确地摸透民情,全面掌握村情,找准制约桥南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和贫困户致贫原因,闫政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其他队员多次进行入户走访,宣讲扶贫政策,仔细了解村民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状况、收集各方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广泛征求群众对村两委班子及村干部的意见建议,研究制定以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产业项目开发为重点的精准脱贫实施方案,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扶贫工作。
村民普遍反映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就是村屯环境较差。针对这一情况,闫政联系洮南市运管所给村内投放垃圾箱50个,雇人集中搞好村内卫生、打扫街路、栽植绿化树木,做好绿化美化工作。环境的整治,村屯的美化,让村民的心情变得更好了,尤其是贫困户,主动找到闫政,要求加入到村屯整治工作中。他们说,以前觉得日子太穷,没奔头,越埋汰越没信心,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我们自己家的日子也得过起来。
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民情民意,最真实也最有价值。闫政自2016年到桥南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顾不上小家,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2017年2月孩子出生,他只在家待了3天,就返回到桥南村,把妻儿扔给家中老人照顾。2018年6月,闫政的老母亲因心脏病和糖尿病并发症被急送医院,他跑到医院只照顾了母亲一天就回到了村里,留给家人的是深深的愧疚。
时光不负辛苦付出的人。2017年,闫政获得“白城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8年,他获得“市优秀公务员”荣誉称号。一路走来,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的不懈努力下,桥南村在变,桥南村人也在变化中迎来了又一年的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