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吉林省人社厅通知、发布招聘信息、询问求职意向、召开视频会议……这些就是洮北区就业局党总支副书记于砚华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忙碌的日常。
受疫情影响,吉林省人社厅向全省人社系统下发通知,要求优化就业服务方式,减少人员聚集,将现场招聘全部移到线上进行,确保招聘质量不受影响。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打乱于砚华就业服务的脚步,正月初三以来,通过18个求职群向4000多位求职者发布用工信息累计达1000余条,与求职者时时互动,27家用工企业收到求职信息300多条,求职者陆续通过面试走上了工作岗位。
“春节期间就业服务不打烊”这是春节前于砚华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向广大求职者和企业许下的承诺。她首先联系市内的几家重点用人单位,了解实际用工需求,然后在两个企业用工微信群内发出通知,告知每周三的招聘会暂停,但可以在18个求职群内为企业在线发布用工信息。用工企业负责人吃下了“定心丸”,纷纷将岗位用工信息报了上来,很多求职者也将自己的就业意向发来,于砚华耐心询问需求和特长,为他们匹配适合的岗位。
正月初三开始,于砚华从来没有一天能够和家人好好在一起聊聊家常,好好为家人做一顿饭,她的手机不断接收信息、发出信息,家里几乎到处都是她记下的求职信息和企业的招聘信息纸张。由于长时间的打字,她的拇指和食指都累得酸疼,有时都不敢伸直。即便这样,当看到因为她的联系,有企业招到员工、有就业者找到工作时,她脸上都会露出满足的笑容。
吉林金诚物业有限公司的朱经理高兴地说:“感谢华姐为我们企业送来这么多人,我近几天就接到40多个应聘电话,对18个人已经进行了远程面试,已有8个人上岗了!”大型工业企业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没想到在春节期间,在疫情这么严重的时刻,我们还能时时接到于书记的问询,每天接到十几个应聘者的电话,确保了我们的生产。政府部门真是做实事,于书记的工作态度让我感动!是我学习的榜样。”
疫情就是命令,落实好通知就是责任,不能面对面,那就网上对接。从正月初三开始,于砚华的手机一打就是一天,联系求职者和企业……儿子心疼地说:“妈妈,我不打扰您工作,只是麻烦您心疼一下您的眼睛和手指,适当的休息休息呀……”“不行啊,儿子,妈妈必须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让群众心里知道党和政府记挂着他们的就业和生活!”随着企业复工和求职者的增多,为了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于砚华通过手机小视频的方式,召集市场科的同志们集结,开始分工协作,要求大家在特殊时期,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好用工双方的对接工作,保证就业稳定。
工作中,于砚华挑大头、多分任务带头干,带领大家全面通过职业介绍服务系统、求职群、用工群、网络招聘会群不间断发布用工信息;利用每个职工的个人朋友圈、亲友微信群等平台,加大企业岗位信息的宣传,营造出良好的促就业舆论氛围。大家都主动与用工企业保持联系,坚持做好用工回访工作,确保企业所需人才及时到位。每天都以表格的形式对求职群里发送的用工信息、求职者问题、求职者就业情况及用工群里的企业用工需求等等进行反馈,并列好信息台账作为监测企业用工动态和求职者就业的分析依据。一家大型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告诉于砚华,年后,推荐给他们公司面试的已有30多人,目前确定上岗的有12人,其他人还在陆续面试中,效果非常好。于砚华还积极动员社区等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调查本辖区用人单位用工需求情况,推荐失业人员就业。
于砚华还充分利用求职用工群的宣传作用,发布疫情防护相关知识,并转发省人社厅相关通知、《致农民工一封信》等相关要求和倡议,引导广大务工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远行,安心留在家乡安全就业。
于砚华和她的团队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开网上招聘的局面,源于工作方式的不断创新,“指尖就业”让群众少跑路。2018年以来,于砚华负责的洮北区人力资源市场在做好现场招聘的同时,为了让群众少跑路快就业,在原有求职QQ群的基础上,推出求职、企业用工微信群,研发职业介绍服务系统小程序,于砚华高举二维码站在招聘会中间的身影至今深深印在招聘群众心里。就这样一个群一个群地建,加到四五百人再建一个群,至今,他们共建立求职群18个,企业用工群两个,全部实现动态管理,各求职群累计5000多人、企业594家。于砚华和市场科的同志们每天每个群都有分工,网上招聘服务与现场招聘一样耐心、热情。即使下班后和休息日,于砚华也会对微信群里招聘对接的相关问题认真回复。她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我们的服务做到位了,老百姓的饭碗也就端稳了。”于砚华31年在就业服务一线初心不改,一直努力坚守着。
这就是于砚华的“特殊”春节,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想着企业用工需求,在疫情防控一线举旗前行,默默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