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刘海明
邮话防疫抗疫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武昌鱼的由来
满足群众的文化新需求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3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静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都有一份期许,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这份期许是什么?又该如何定义成功呢?是外在的功名利禄还是内在的自我完成?韩愈曾言:“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原道》)也就是说,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有待于内的实现,而非有待于外的追求。

我们不妨来看张九岭的《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春兰与秋桂,充满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趣,自己盛开的时候就是最美好的佳期。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花期可待。盛开是为了展示自己生命的美好芳华,而不是为了“求得美人折”。不是说我的生命一定要有一个高士或者美人把我采摘下来戴在鬓间,或者插在他们家的花瓶里,我的一生才有意义和价值。成功在于自我的完成,而不在于他人的认可。相较于外界的评判,我们更应该在意的应是自我的实现、自我的完成。

大家非常喜爱的文学家苏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晚年回首自己的一生,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如果有人问我这一生我完成了什么,我的功业在哪里,是黄州,是惠州,是儋州,是我贬得一次比一次远,官职越来越低微,但在一次次的贬谪和打击后,我没有倒下,反而成就了自己,苏轼没有把自己二十岁出头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金榜题名、名列前茅,视作自己的成功;苏轼也没有把自己当年连升七级回到朝廷视作自己的成功;他恰恰认为自己的功业是在被贬谪到黄州没有倒下、被贬谪到惠州没有倒下、被贬谪到海南岛没有倒下,依然实现了自我的完成,这才是真正的有待于内的实现。苏轼曾写过一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诗: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晚年一度被贬到了海南岛,但当他遇赦北还之际写出了“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诗句,这首诗作于苏轼去世的前一年,显出他经过一生的苦难挫折之后得到的修养。当阴云消散,皎洁的月华并没有改变,在那青天碧海之中,一轮明月悬挂在高天之上,它不需要什么东西来点缀,因为乌云是一时的变化,阴雨也是一时的变化,而青天碧海的本色永远是澄清的。所谓成功的人生,也不需要外在荣华富贵的点缀,而是自己内心真正的强大,是自我的完成。苏轼有才华、有理想,仕途十分坎坷,但深受人们的爱戴,被视作诗意人生的成功榜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