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鹤乡草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的日历情结
工匠的形象
作家熊育群写就报告文学《钟南山:苍生在上》
钥匙
夕阳 你好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0年7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日历情结

□王桂林
 

上小学时,我就爱揭日历,查看星期几,算计哪天过什么节,啥时候放寒暑假。一年下来,家里挂在墙上的一本老日历,便从头揭到了底。长大参加工作后,我更是天天不落地揭日历、看日历、用日历,渐渐与它累积成了一种凝重、隽永的情结,即便退休后,这种情结也一直延续着。它的赐予和裨益已在我的心目中扎了根,且一天深似一天,犹如霜天枫叶,愈烈愈浓,愈浓愈红。

在我的心目中,日历不单是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一年一本,逐日揭去的文化日用品,也是我生活的伴友、知识的益友,有着纯洁而深邃、天光而鉴开的独特魅力,让我陶醉不已,感怀不尽。它似流年史册,留下了我少年的纯真、青年的成长、壮年的成熟、老年的晚晴,伴随我跋涉了一度又一度的春夏秋冬,闯进了一载又一载的新年门槛,书写了一程又一程的人生章回。它的每一扉页上都浸透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汇聚着岁月的风雨沧桑,交织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回望自己40年来被劳碌奔波、宠辱得失鞭赶着走过来的职场岁月,不都是在这一张张扉页上悄悄地揭了过去,划上了句点。每当夜阑人静、万籁无声时,翻阅着几十年里积攒下足有两大纸箱子的“老日历”时,总会心潮难平,百感交集,留恋眷顾。此刻,我仿佛意识到,世间的涛走云飞,等闲了的花开花落不就是这一本本“老日历”的一切吗?唯有些遗憾的是,日历不可倒翻,时光不会倒流,已经辗过的岁月又怎能再去徜徉?因为所有的过去都已成为一页页无法改变的沉重历史,唯有用自己的问候去抚慰和珍惜过往的岁月,将一本本积攒下来的“老日历”视为漫漫人生经历的珍藏品,留给明日细细品味的清唱曲。

现今台历的出现,比之老式纸板挂历,更为方便实用,精致精美,更具知识宣传普及的功能。当下常见的台历就有《时尚生活》《快乐驿站》《快乐家园》《大千世界》《百科知识》《鸟儿世界》《健康保健》《菜谱美食》等多种印制版本,每页背面写有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招人青睐。然而,让我最看重和最赏识的则是日历中标记的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不仅因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是值得今人为之骄傲的古人聪明和才智的结晶,更因为它科学地表明着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工作学习所具有非凡意义和深刻影响。每当揭开那一张张标有节气的日历扉页时,就会陶醉在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的描绘有关二十四节气那些诗联的知识蕴意中。譬如:“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错无差。”此诗联的上联不但指明了春分、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农历月份,而且将这两个节气的时间特点——昼夜相平,也讲得清清楚楚。下联则讲了农历闰年之规律,也很有科学性。“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双手捧住炉中火,明朝大寒。”此联是明代一位知府出外郊游时见一位农夫扶犁耕地,农夫给知府出的上联,知府随后对出了下联。上下联各嵌入了“芒种”“大寒”两个节气,巧妙嫁接,生动有趣。“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这是河北农村广为流传的一副节气联,准确地反映了节气与农作物种植的关系,新颖独特,既有欣赏意趣,又有实用价值,读来朗朗上口,栩栩如生。

日历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历史的一面镜子。当翻到标有“二七”“三一八”“四一二”“五卅”“九一八”“七七”“一二九”……这些怵目惊心字号的篇页时,浮上心头的感觉犹如翻阅一部闪着刀光剑影、飘着腥风血雨的历史画册,不免会重温起发生在1923年2月7日的京汉铁路工人那场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发生的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相互勾结屠杀中国人民,被鲁迅称作“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的“三一八”惨案;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一手策划发动的惨绝人寰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5年5月30日在上海掀起的“五卅”运动大革命风暴;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阴谋策划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发动的“七七”卢沟桥事变;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青年爱国运动这些历史大事件。而当翻到“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这些闪耀着红色光芒的纪念日时,则是另一番感觉。这些同革命斗争、阶级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密切相关的日子,构成了一部用红色丝带穿扎起来的革命斗争和胜利的史诗。不论是痛苦和灾难、斗争和胜利,都在时刻警醒和激励着每个中华儿女绝不能淡忘距今并不遥远的这部血染历史,深深懂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则该常去重温,大力弘扬,这既可用来教育自己,又可用来教育后代,堪称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任岁月侵蚀,时代变迁,我的日历情结从未减淡过、走样过,即便是在退休后的10多年里,也从未间断过。此情、此结,将如影随形,终生相伴,根生脑海,永驻心间。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