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仪式感”这个词时不时出现在一些人的话语中、文章里。什么是仪式,早有定义,“仪式感”是咋回事,该作如何表述,未见其言。
一
仪式感是对生活的珍重。
老伴蒸出一屉包子,晾温后喊大家:“开饭喽!”念初中的外孙第一个跃进餐厅,接过姥姥递给他的包子,刚放在嘴边要吃,他朝饭桌瞟了一眼,见桌面上空空,便问姥姥,就这么吃呀?他姥姥回说,那还要怎样吃?要我喂你呀!外孙说,这也太随意了吧,怎么也得摆摆桌子呀,有筷子有碗,有醋有酱油,再弄个汤什么的。他姥姥笑道,你小子,别穷讲究了,对付着吃吧。外孙说,这么漂亮的包子,不吃出点仪式感太可惜了!
听外孙这么说,他姥姥大概也觉出了吃得草率,一家人都在家,这饭是应该吃得“正规”些,忙说,好好,摆桌子,热牛奶、做汤,正式吃!
普普通通的人家,细细碎碎的日子,就看怎么去对待,怎么去打理,仪式感是一种生活态度。
全家人围坐一桌后,有说有笑,边吃满口留香的包子,边赞扬外孙提议的好。都觉得这样郑重地用餐、吃饭,是对食物的珍重,对做饭人付出辛劳的珍重,更是对生活的珍重。
外孙受到鼓舞,愈加得意。说生活中本来处处有仪式感,我们学生每穿一次校服,就是完成一次仪式,立即就产生了一种约束。上课铃声一响,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起立,齐声喊:“老师好!”老师回大家:“同学们好!”气氛庄重。这虽是一种简单的仪式,却不仅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尊重,也体现了课堂的神圣。外孙说,特别是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国歌响起,全校师生神情严肃地行着举手礼,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心潮涌动,每次都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都是在培养我们爱国主义精神。
想不到,一个刚刚入学的初中生,竟然把生活中的仪式感上升到了政治层面。
二
仪式感属于热爱生活的人。
这回说的是我的父亲。他能把年节的仪式感搞得十分的神圣、郑重,过得全家人神秘兴奋又趣味盎然。
这得先从母亲的炕柜说起。母亲的炕柜有4个大抽屉,其中一个里面装着一套古香古色的细瓷茶具。平素谁也不准动,唯有每年的除夕上午,父亲要亲自拉开抽屉,取出一只只瓷碗,小心翼翼地剥开包在每只杯碗上的软纸。于是,4只薄得几近透明的精致瓷碗、4个精巧典雅的盖杯、一盏通身塑着凸起牡丹花的瓷壶,便一一呈现在茶桌上。这套精美的茶具一亮相,即刻满屋生辉。再环顾四周,东面墙上是父亲昨晚贴上去的四扇屏年画、春联,窗棂上飘动着五彩的挂旗儿,北墙上是新挂出的家谱,下面供放着叫人敬畏的烛台、香炉……整个室内,或者说是屋里屋外都弥漫着年的气息,让全家人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
父亲手巧、有耐性,每年腊月廿四五,便带着我们扎灯笼。有的年份做鱼灯、兔灯,有的年做白菜灯、萝卜灯,还有一年扎的是走马灯,两支蜡烛燃起,里面的小人、小动物像动画片一样旋转起来,惹得我们一片欢呼。彩灯一挂,就是过年了。
不只是春节,一年中的各种节日都遵循民俗习惯过得仪式感十足。正月十五,父亲要亲自炸元宵、煮汤圆。端午节前一天,必带我们去郊外采艾蒿、叠彩葫芦。中秋节必要赏月。尽管家中并不富裕,父亲总是想着法子把各个节日的仪式感搞得浓浓的。我想,这就是他老人家对生活的崇敬,对家人的钟爱吧。
三
仪式感有时会转化为使命感。
受父亲的影响,长大后,我也十分注重节日的仪式感。入伍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就买红纸,写春联,早早地贴了出去,成了机关大院的一个亮点,引发出一片赞许。到政治部宣传科工作后,每逢元旦、“五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我都早早张罗,和同事们一起热热闹闹筹办机关庆贺节日的事宜。节日前一天,便叫上几个战士,在机关大门顶插上彩旗,根据不同节日,挂出“庆祝建军节”“欢度国庆”等大幅横匾。元旦、春节就搞得更隆重了,大院的大门要挂出4盏大号纱灯,贴上大幅对联,院内办公大楼门前同样挂纱灯,贴对联,弄得院里院外喜气洋洋,让干部战士、家属孩子们都感受到节日带来的欢乐。
说来有趣,这本该是机关管理科的活儿,硬是让我们自发地“抢”了过来,就觉得宣传部门应当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说也怪,这样做,不仅没有人说我们“越位”,反而每每插旗挂匾、贴春联时,都有干部战士帮着忙乎,都有首长和同志们一边看热闹,一边品评、赞扬春联写得好。
几十年过去了,再与宣传科的老战友回忆当年一起写春联、挂彩灯的日子,仍颇感有趣和自得。当年在军分区大院的孩子们见了我,也都称小时候在大院过年过节有气氛、有意思。一个后来搞摄影的男孩子告诉我,他小时候过年时,看到警备司令部(军分区)大门口的红纱灯下,站立着身穿绿军装、挎着冲锋枪执勤的叔叔,那威武的形象,令他羡慕,那动人的画面,令他陶醉,至今仍清晰地印在脑中……
未曾想当年搞这些仪式感的东西,就是想营造出节日的气氛,叫大家乐呵乐呵,竟然留下了如此妙曼的余音。
四
生活中的仪式感应当是种正能量。
转业地方后,每年“八一”总要有几位战友聚一聚,一边小酌,一边回忆在部队时的生活,是一种情趣,更是一种留恋、怀念。去年的“八一”,竟然有二十几位战友聚到了一起,摆了两大桌。一般这种情况,席前,都要有一位在部队时职务最高或者资历最老的,抑或是召集人先讲几句致酒词,这次,致酒词刚刚结束,还没等大家端杯,便有人提议说,我们先唱一首军歌吧!大家立即响应,全体起立,高声唱起了“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高亢的歌声在餐馆内回荡,伴着这激情的歌声,每位战友都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切莫小视生活中的仪式感。恰如一位研究人文的学者朋友说的,仪式感,能使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活得自得自信,会使一个平平常常人家的生活过得有情有趣,可使简简单单的日子有滋有味,而且特别能让漫漫的人生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