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万海军)为民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大安市人民法院加大执行工作力度,执结各类案件599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加强统筹促案结,执行有速度。对企业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用活诉讼保全措施手段,在优先保护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慎用保全措施,避免因保全措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对生产经营困难、欠外债较多的小微企业,可以采取书面裁定保全财产,张贴公告但不加贴封条,以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用活破产整改手段,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灵活运用重整程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用活强制执行手段,对涉企系列案件的执行,穷尽一切协调手段与和解方案,为企业走出困境创造机会。根据案件难易及查询情况,对案件进行甄别,统筹调配案件,确保“简案快执,难案精执”,有效缩短办案周期和时限,及时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努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姜某某与梁某某、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间买卖合同纠纷等5件执行案件中,案涉金额100余万元,各方当事人间矛盾纠纷较大,案件从审理到执行已历时4年多。在了解掌握案件的来龙去脉后,分管领导决定合并处理。先是从整体上理清了上列当事人间的经济往来,通过先后共10余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反复做双方的思想工作,终于解开了双方的心结,以承办法官的耐心、细致、负责感动了双方当事人。今年4月,经过协商,各方当事人达成的执行和解协议,以被执行人及案外人所有的3处房屋抵债的方式达成和解协议,现已实际履行部分,房屋均已完成交付正在办理过户手续中。
惩戒机制起作用,执行有力度。切实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体制机制,将符合规定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及时录入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依法公布失信执行人名单,失信被执行人的融资信贷、行政许可、采购招标、政府扶持、资格评定、市场准入、高消费等事项予以限制或禁止,督促被执行人及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执行义务,有效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切实提高案件执结率,维护司法权威,营造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在执行胡某与张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虽然执行标的只有1万元,但是双方当事人间矛盾较大。立案执行后,在承办法官多次做被执行人思想工作无果后,立即对被执行人采取了限制高消费措施,之后通过案例引导、谈心交流、换位思考、后果警示等方式,使被执行人清楚意识到自己拒不履行的错误及对自己可能采取的惩戒后果,主动提出找对方协商,一次性解决,最后双方当事人各退一步,被执行人给付欠款1万元,申请执行人主动放弃了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为民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针对被执行人拒不申报财产、逃避执行、规避执行、转移财产等行为,共作出罚款决定6人次、拘留决定21人次,实际拘留1人次,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执罪2件次、作出失信决定127人次、限制高消费521人次,因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或部分履行义务,屏蔽失信37人次。
善意文明显关怀,执行有温度。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执行工作中,法院始终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不论民生大小事,都当成最重要的案件来办,处处体现了执行为民的“司法温度”。在执行张某伟、王荣某、王某君与董某明劳务合同纠纷一案中,2019年12月份,董某明雇用3人为其刮大白,双方约定工资款7500元,完工后付清工资款。交工后董某明出具欠据一枚,但一直未给付。3人诉至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调解书生效后,被告人仍未按调解书履行付款义务。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积极履行了给付义务。
今后,大安市法院将加快推进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持续加大执行强制措施的使用力度,全面提升执行工作水平,奋力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