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周春英)大安市司法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打造有温度的司法行政服务,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听民声察民情。司法干警深入“三类”特殊人群、个体工商户、企业、村屯等开展“大排查、大化解、大走访”活动。并现场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发放宣传手册和手袋。4月以来,全市共排查纠纷43件,化解31件;走访企业8家,个体工商户11家,人数380余人。通过开展“大排查、大化解、大走访”为民实践活动,提升了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并将其转化为思想成果和工作成果,达到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的预期效果。
办实事解难题。普法工作人员和普法团队分别深入到企业、学校、医院、社区、商铺、街区、广场、乡镇集市等地开展普法教育,为不同需求的群众发放了《食品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长法治教育手册》《民法典》《宪法》《食品安全法》等普法宣传手册5000余册,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普法演出活动20余场次。4月21日,市法律援助中心携手市残联及市特殊教育学校共同建立的“大安市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挂牌成立。发放了残疾人法律援助资料、宣传单、便民卡共500余份,解答了教师及残疾未成年人家长关心的残疾人法律援助相关法律咨询8人次,当场受理援助案件1件。
公证服务送上门。3月29日上午,公证处为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疾病缠身的当事人义务为其上门办理公证业务。为了满足当事人的公证需求,公证处派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当事人家中与其协商委托事项及相关事宜,并将办证所需相关材料取回又上门为当事人做询问笔录,完成签字捺指纹文印等相关程序。在公证员制作好公证书后,公证处主任刘宏亲自带领公证员上门为当事人送达公证书。当事人对公证人员高效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周到热情的服务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公证处采取设立党员先锋岗服务窗口,为当事人提供公证法律咨询服务;开通“弱势群体”绿色通道等,老人、残疾人、孕妇、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众现场咨询预约不用排队,由党员公证员直接在党员先锋岗服务窗口为其提供公证咨询预约服务,不断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4月21日上午,局全体党员干部来到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主题党日植树活动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植树百余棵。利用“五一”放假期间,市司法局主要领导和驻村工作队深入到包保的叉干镇开展一系列帮扶活动,请专业理发师为村民义务理发,同时请来村医进行义诊,为他们提供日常保健、用药方面的建议和指导,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备春耕情况等。
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三优先”。为了做好便民、利民服务,实现让困难群众只跑一次的目标,4月22日,大安市法律援助中心把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并开通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审批的“三优先”服务绿色通道,简化审查程序,免予经济困难审查。对情况紧急的案件先行受理,事后完善相关手续,快速办理,及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对农民工讨薪、工伤的案件,无需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直接受理;对“五保户”“低保户”等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案件,只要当事人持相关证件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不需再提供由村委会、居委会出具并盖章的经济困难证明,减少了他们为开具经济困难证明来回奔波之苦;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还采取了上门受理的方式提供法律援助,让残疾、老年受援人“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并安排资深律师参与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让受援人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截至目前,共接待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咨询代书服务12件次,受理残疾人、老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3件,预约入户受理服务2次,深受困难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