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根据《中共白城市委关于制定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白城开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我市“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乃至更长远战略构想,本报对《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内容进行解读。
聚力低碳发展 打造生态经济先导区
把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作为扩大经济总量的主攻方向,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提高全产业链水平。构建以绿色农业、清洁能源、生态旅游为引领,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和清洁能源两个支柱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现代物流、冶金建材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氢能、生态旅游、大数据三个新兴产业的“二四三”九大特色产业体系。
绿色农业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抓住消费升级新趋势,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建设“两都两基地”为载体,加快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健康食品城。
依托丰富的农畜特产资源,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方向,实施主粮加工和现代食品产业跃升行动,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
做大做强梅花、益海嘉里、飞鹤、牧原、安大等龙头企业,抓好玉米水稻深加工、杂粮杂豆全产业链条、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等产业项目,打造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可追溯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
实行最高食品标准和监管措施,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弱碱地等具有地方特色健康食品产业园区。
到2025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6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
清洁能源
坚持清洁低碳导向,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风、光新能源产业,培育壮大氢能产业,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为提高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白城力量。
新能源产业
●以建设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富余电力外送与清洁能源本地消纳相结合,统筹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与市场消纳,打造吉林西部国家级新能源保障基地。
●全力推进风、光两个千万千瓦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华能、大唐、鲁固直流等重点项目。
●合理推进生物质能源利用。积极推进“吉电南送”工程,畅通白城-扎鲁特-青州特高压输电通道,破解白城“电”瓶颈。
●依托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探索实施清洁能源上网、余电制氢、电企直供新模式,推广清洁能源供暖,促进就地消纳,建设“零碳”产业园区。
●加快建设吉林白城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打造清洁能源城。
到2025年,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新能源产值达到260亿元。
氢能产业
●依托新能源独特优势,加速构建氢能产业发展布局,前瞻性推进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多领域开展氢能示范应用,高效能运用能源转化成果,建设中国北方“氢谷”。
●依托华润、中广核、阳光等行业龙头企业,探索“产业联盟+市场化运作”模式,发展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延伸,打造零排放、零污染、可持续的氢能全产业链条,建成百万吨级“氢田”。
●探索氢能发展“飞地经济”新模式,谋划在长春建设氢能产业园区。
●实施风能制氢余电上网工程,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制氢、加氢、用氢一体化项目建设,建立白城工业园区氢能产业园区。
●围绕建设国家储能试点,引入低压固态储氢技术,开拓长春、白城两地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领域,深化与一汽集团战略合作,建设“长白氢能走廊”,实施“氢能+”战略,推进己二腈、天然气掺氢等项目,实现氢能在农业、工业、商业、交通、民生等领域广泛应用,打造全国氢能示范城市。
●建设氢燃料物流运输通道,探索氢能对外出口渠道。
●谋划建设碳排放交易中心,创建“碳中和”示范城市。
●启动实施氢能产业“十百千”计划,到2025年,年制氢达到12万吨,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逐步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