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根据《中共白城市委关于制定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白城开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我市“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乃至更长远战略构想,本报对《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内容进行解读。
生态旅游
聚焦建设吉林西部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推进与吉林东部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融通,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省内和省际旅游主干线。
立足地域文化和旅游资源,发挥向海、莫莫格、嫩江湾等“国字号”品牌优势。突出绿色生态、红色旅游、白色冰雪特色,持续开发湿地生态、草原风光、民俗风情、军事体验、历史文化、乡村休闲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避暑休闲、冰雪旅游、乡村旅游、自驾自助游等多品类旅游业态,加快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推进“一线十五点”重点景区景点提质升级。依托河湖连通工程,打造环湖生态游、百里水生态长廊游、乡村游新景区,丰富中短期旅游线路,提升“湿地鹤乡·生态白城”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全国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
到2025年,创建嫩江湾国家5A级景区,全市旅游收入达到200亿元左右。
统筹发展基础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 鼓励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建设创新中心,强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工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重大装备产品技术工艺水平。重点引入远景集团、运达集团等国内大型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和正泰集团、海泰光伏等国内大型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发展风电、光伏配套装备。鼓励中一精锻、安费诺金事达、成来电器、福佳科技、天奇装备等重点企业发展汽车配套、电工机械、变压设备、造纸机等产品。探索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谋划建设太阳能热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到2025年,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10亿元。
医药健康产业
● 支持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开展道地关药品种选育、野生护育、仿生栽培、病害防治、种质资源保护、追溯体系建设等关键技术研究及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医药企业开展国外专利到期或非专利药物仿制及安全一致性评价研究。支持开展抗肿瘤、降糖、抗病毒、精神类、配方颗粒、经典名方等研究开发,开发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健康产品。协调推进建设国药集团百琦药业中医药产业园区。到2025年,全市规上医药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
现代物流产业
● 立足区位交通和农业资源等优势,优化整合现有邮政、快递、物流基础设施,构建深入城乡、联通区域、便捷高效智能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城乡配送中心,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网络,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邮政快递基础服务网络建设目标。推广邮政快递物流先进智能技术装备应用。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转型升级,优化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建设和城市末端快递服务网络布局,建设吉林西部物流产业园。加快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安全高效、快递物流高效配送、一体化运作的现代粮食物流网络。充分发挥白城海关、内陆港和邮政业便民利商作用,辐射周边扩大商品集散,打造区域集散中心。改造建设邮政、快递配送投递、冷链物流和农贸市场等商贸流通设施。推进邮政、快递和物流业与农业、制造、商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绿色商品供应链和快递物流行业绿色治理体系,推广使用快递环保袋、电子面单、循环包装等。强化邮政快递行业安全管理,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责任,谋划完善市、县级邮政业安全支撑体系,提升邮政快递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
冶金建材产业
● 坚持冶金建材绿色发展道路,严格执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积极培育绿色铸锻产业,适时引进特种钢冶炼项目,加快铁合金产业发展。提高建材企业生产负荷,推动建材产业绿色发展,开发水泥部件化系列产品,提升新型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应用比例。到2025年,全市规上冶金建材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
大数据产业
● 围绕“数字白城”建设,构建以联通北方云计算中心为主体,白城工业园区国家级数据灾备基地、白城经开区数据产业基地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大数据产业格局,推动大数据企业和灾备企业集聚发展,打造立足吉林、辐射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提供全方位数据处理、存储和灾备服务的中国北方“云谷”。 积极开展基础测绘,打造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