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根据《中共白城市委关于制定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白城开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我市“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乃至更长远战略构想,本报对《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内容进行解读。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发展软实力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面繁荣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文化城”。实施文化惠民提升工程,健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白城市档案新馆、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加快数字化改造。建设“体育城”。健全完善城乡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向郊区、镇村倾斜力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打造“歌舞鹤乡·放飞梦想” 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融合开展文化体育和旅游节事赛事等系列活动。深化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搭建公共文化云平台,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
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坚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文化精品工程,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推出一批具有白城特色、彰显白城文化的文艺精品。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造就一批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
构建一体传播体系。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构建市县贯通的传播体系。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立完善“新闻+政务+服务”模式,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创新驱动文化产业发展,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优质产品供给
加强顶层设计,实施重点文艺创作生产工程,支持市歌舞团(吉剧团)、各民间文艺团体创作演出。发展壮大新闻出版事业,增强版权保护力度。提升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工艺潜力和商业价值,深层次开发具有白城元素的系列文化旅游产品,筹划建设文化旅游产品网络营销“云商城”。
发展壮大文化市场主体
坚持“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的融合方向,加快推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新型文化产业有序发展。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推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创新发展和数字化进程,加大文化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培育柳编、玻璃工艺等非遗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打好渔猎文化、辽金捺钵文化、民俗历史文化三张牌,激活白城“一带、两区、四街”全域休闲旅游项目。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扩大“白城有品·鹤乡拾味”饮食文化的影响力。
促进文化消费
加强基本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意愿、丰富文化消费业态。拓展文化消费空间,丰富数字影音、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等数字文化内容,打造影院、实体书店“文化实体+N”经营模式。加强区域联动开发,创新营销手段,推动本土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