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
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蔡东来白调研
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上率先实现新突破
纸砚待君子 笔墨写人生
市市监局强化禁用“生鲜灯”政策宣传
规范商户合规用灯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纸砚待君子 笔墨写人生
——记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杜尚臣
 

●本报记者 薄秀芳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书者是这门艺术的缔造与传承者。自古以来,多少代书法人继承传统、薪火相传,他们托物言志、借艺抒怀、胸装亘古、放眼未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白城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杜尚臣就是其中一位,他对书法如痴如迷且乐在其中。

走进杜尚臣的书法工作室——见素堂,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墨香,书法和篆刻作品挂满了墙面,房间内分布着各种古色古香的小摆件,但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他亲手制作的长达2米的龙头木质笔架,笔架上悬挂着或纤细或粗壮的数十支毛笔,气势不凡,不由让人想起那句:“木似文犀感月华”。

杜尚臣是位内心沉静、外在爽烈的书法家,他的为人为艺可谓是其最直观的写照。杜尚臣说,为艺之道书法殊难,高无止境寻绎难求。身为一名书者,首先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且要广阅诗文、学会欣赏,拥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广泛的艺术鉴别能力。唯有如此,写出的书法才会有美感、有韵律、有生命力。他始终以师古入法、创新求变,逐渐探索出一条内外兼修、静心简达的前进路径,并在这条路上艰难跋涉50余载。

1960年,杜尚臣出生在洮北区青山镇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勤劳善良的父母培养了他坚毅的性格。12岁时,他见到老师为乡邻写春联,每一笔都令他痴迷。回家后,他对母亲说要学毛笔字。母亲就带着他徒步进城卖了几十个鸡蛋,为他买回毛笔、墨汁和黄色包装纸。从此,杜尚臣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被练习书法占据。由于勤奋练习,他很快就能为乡邻们写春联了。看到自己写的春联被贴在邻居家的门上,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越练越精、越写越痴,练习书法于杜尚臣来说已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杜尚臣说,自己此生唯一的爱好就是练习书法,且一直是自学方式。为达“博览”的目的,杜尚臣购藏各种碑帖不下千本。他先从隶书入手,后遍临古代经典法帖。汉隶简牍的笔势生动、北魏墓志的质朴劲健、颜真卿的雄秀端庄、米南阳的风墙阵马、王铎的翩若惊鸿、怀素的率意颠逸等诸家风格他都熟谙于心。他深知在行草书学习过程中王羲之是绕不过去的,并且这座高峰必须攀登。几十载苦练,杜尚臣终脱胎换骨创造出具有个人独特精神气象的书法艺术。

为写好一个字,杜尚臣可以一口气写满半刀元书纸;为临好一部帖,他能用掉百刀习书老“毛边”。他说:“一日不书,便觉苦涩。”是书法让他的人生变得回味无穷,让他的生命增加了厚度,更让他能在毫端行走时穿越时空的局限,与古贤圣人交流……

杜尚臣说自己书法方面的成绩还要归功于两位女性,一位是他的母亲,另一位是琴棋书画皆喜爱的妻子李桂梅。当年杜尚臣能与妻子喜结良缘,毛笔字功不可没。因为杜尚臣痴迷书法,20多年前李桂梅放弃自己的事业,开办了我市当时规模最大的民营书画用品店——文房四宝斋,引进我市首台书画机裱机器,并熟练掌握了书画机裱技术。从此,文房四宝斋成为杜尚臣与书法爱好者切磋交流的平台,更促进了我市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光大。几十年来,李桂梅一直为痴迷书法的丈夫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杜尚臣每天临池不辍,把临摹古代经典碑帖视为日课。

他感叹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继承创新史。他认为,无论是读帖还是临摹,应注重从前人的法帖中寻找闪光点,总结规律性,找出适合自我心态的每一笔、每一画,以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杜尚臣喜读书、爱藏书。走进他的见素堂,犹如步入小小的图书馆。他在书学理论、诗词歌赋、哲学美学、宗教伦理等方面多有涉猎,而且颇有心得。他说读书绝不是业余补趣,而是不断滋养和充实他的书法理念,他坚信多读书作品才有书卷气。他叹服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心正则笔正”之说,一直遵循“作字先做人”的法则。他说:“人格不高尚,字格就媚俗。”

杜尚臣从军十余年,他当年所在部队驻扎在内蒙古大草原,那里的民俗风貌对其雄浑书风的形成有着极大地影响。杜尚臣说:“我不是所谓的学院派、不是‘科班’出身,随着书法研习的深入,需要补的课还很多,时不待人。我要在未来的日子里多沉淀、多读书,力争在追求书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