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澳
“入警即拜师、上岗即结对、全程有引路。”一路走来,白城市公安局洮北分局将“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延续至今,业务上“传”、实战上“帮”、思想上“带”,每年选拔“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同志担任“新警引路人”,着力培养青年民警走实走稳走好从警路。
户政“活地图”,教出户政“活档案”
80后的李颖在公安系统是名老户籍民警,在光明派出所从事户籍工作6年后,根据工作需要调入分局户政大队也有近5年的时间。李颖深知派出所的户籍业务只是户政部门庞杂业务的一部分,业务上存在空白点,为此她主动与老户籍民警张珣师徒结对。
2022年5月的一天,一位身患重病的老人被家人搀扶到户政办理大厅办理业务。原来,16年前老人办理的银行卡是15位身份证号,现在增至18位,老人急需看病却无法取出5万余元存款。李颖了解情况后,也明白了问题原因,但不知该如何操作,于是她向师傅请教。张珣耐心地指导李颖运用身份证编码簿核实原始信息,再通过统一模板出具证明材料。就这样,李颖在张珣的指导下迅速办理了相关手续,成功解决了难题。
被称为“活地图”的张珣从警34年,还有4年退休的她希望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传承下去。在张珣的指导下,李颖的业务能力得到长足发展,被称为户政“活档案”。引领的作用是巨大的,师徒结对传承的不仅仅是户籍工作经验,还有户政人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
警校到警营,学友成师徒
两人都曾怀揣从警梦;两人相隔三届、同为吉林警察学院毕业生;两人都梦想成真、先后入职海明派出所成为民警,两人在“传帮带”的传承氛围下成了师徒。
他们一个是从警3年的薛祉涵,是所里年龄最小的“师傅”;一个是从警8个月的张骞,也成了薛祉涵第一个徒弟。薛祉涵善于联系群众、经验丰富,深受辖区居民欢迎。他眼中的张骞,工作认真热情,追求进步。可干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在处理警务工作中,需要的是丰富的经验和对人民群众的热爱。
工作中,薛祉涵在看到张骞优点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能力不足、经验欠缺的短板,通过言传身教,给予适时指导。在值班时,薛祉涵提前把处理群众纠纷的做法讲给他,张骞通过学习领悟,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出警时薛祉涵认真观察,找到张骞工作中的不足,回到所内再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复盘,提出改进意见,处理得当,及时给予夸赞鼓励。
在师傅的指导下,如今的张骞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好民警。他也从辖区群众身上找到了一种被需要、被信任的成就感、荣誉感、使命感。
师傅领进门,成长在个人
在明仁派出所民警宋维涵心中,警察应该是威武神勇的形象。从警9个月来,每天入户走访、执法办案、调解纠纷、普法宣传、电诈劝阻,使他对“警察”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的师傅、教导员张峰铭告诉他:“刚入职时一心想着办大案要案,成为社区民警后才知道,我们处理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解决的却是人民群众的‘大事’”。
3月20日,师徒俩在值班时接到警情,一名年轻男子与老人发生纠纷。张峰铭安排其他同事与宋维涵一起出警。两人火速赶到现场后发现双方各执一词,该年轻男子称只是不小心踢到了老人,而老人坚称自己被打,从而引发了口角,经民警耐心调解,双方态度有所缓解。
宋维涵向师傅张峰铭汇报处理情况时,张峰铭指出,宋维涵应向在场围观群众及周围邻居详细了解真实情况后再作结论。随后,宋维涵与同事带着老人的家属走访了附近的邻居和围观群众,得出了老人没有被打的实情,解决了此次纠纷,老人及家属也对民警的处理方式心服口服。
面对新时期公安工作,经过一线淬炼、实战考验,青年民警在思想上、作风上和应对复杂环境的工作能力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为洮北公安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增添新质战斗力,培养了青年民警勇于担当、勇挑重担、勇毅前行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