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文化广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你家中的新中国邮票会升值吗
吴昌硕花鸟大道传薪
过中秋真情至上
别样的中秋美好的情怀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9 月 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中秋真情至上
●晓言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延续了传统习俗的父辈们定要买些月饼,走走亲戚,围成一桌,喝点小酒,与家人一边赏月,一边聊些旧事,唠点家常。家人团聚在这一天成为一种情结。然而,中秋节所蕴含的这些基本元素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加速的社会流动性,让全家团圆成为一种奢望。据报道,中国现在有流动人口2.36亿,其中“80后”超过一半。

    走出了家乡,年轻人却走不出“每逢佳节备思亲”的情结。即使“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被觥筹交错所消解,被忙碌的工作、喧嚣的环境所遮掩;但是,到了中秋,看见明月,脑海里难免会浮现出那些难忘的经典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还好,日新月异的科技,帮助我们打破了时空的壁垒,让相距千里的亲人们能够隔空问候,使他们不再那么伤感和孤单。

    打开微信,找到亲友群,发上一段温馨的文字,分享一张近期的照片,或是传上一段真挚的语音……透过这小小的屏幕,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亲人们仿佛又聚到了一起;或是打开视频聊天,听听老人的絮叨,看看孩子的欢颜,你一句,我一言,夹杂着电视声,锅碗瓢盆声——家的味道和温暖,就这样蔓延到人的心底。

    其实,“网上中秋”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越是远在他乡,越是想念家的真实触感。我们离不开手机,是因为手机里留存着我们牵挂的人;我们离不开网络,是因为网络连接着我们寄托在人、事、情感上的种种思念。

    中秋是一个圆,月亮的圆,月饼的圆,也是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的团圆。团圆是中秋的主题,也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最终归宿。这种心理的归宿,也许寄托在面对面的天伦之乐中,也许存留在虚拟却不失温情的网络空间里。不在乎形式,而在乎情感。

    无论传统的中秋文化未来会有怎样的变迁,唯一能肯定的是,我们都走不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积淀。于是,拿起手机,问候亲友,道声珍重。这种简单的幸福,见,或不见,都在这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 国 吉 林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8600621   (0431)886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