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踏平坎坷成大医
实现沟通联系零距离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服务人民书写时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人民书写时代

    (上接一版)更不能让片面迎合成为解构主流价值观的通行证。“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只有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着力在思想上提炼、艺术上锤炼、制作上精炼,打造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精品力作,才能获得艺术认可、市场欢迎。

    文艺是人的学问,人的艺术。繁荣文艺事业、创造优秀作品,关键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用他们富有个性特征、具有精湛水准的艺术创作为人民服务,给时代树碑。文艺工作不是普通工作,而是铸造灵魂、培育精神的思想工程。唯有志存高远的定力,学养深厚的底蕴,执着攀登的毅力,为民立言的正气,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脚踩坚实大地,放飞理想翅膀,才能把人民的伟大实践和时代的深刻变迁融于创作之中,拿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秀作品。文艺创作没有捷径,文艺创作要有担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鲜活形象、生动手法、感人故事弘扬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文艺工作者必将在责任担当中取得更高艺术造诣,成就艺术人生的至高境界。

    鲁迅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拥有5000多年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置身改革开放伟大时代,今天的文艺事业面临大发展、大繁荣的丰厚基础和迫切需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牢记文艺工作的历史使命,必将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铸就艺术永恒。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 国 吉 林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8600621   (0431)886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