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洮儿河畔一片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6栋外形优美、设施完备的居民住宅楼拔地而起,像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洮北大地上。
走进洮北区平安镇中兴新村,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中兴新村变化日新月异,336户农民生活环境跨越升级……这里的领导者,正小心翼翼地着墨、下笔,描绘出一幅优美、富裕、幸福的新农村生活画卷。
以前的中兴村与毗邻的永平、安全、红光、辉煌4个村自然条件相差无几,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迥异。中兴村产业化发展较好,而其他4个村集体则负债累累,缺少富村裕民的主导产业。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对村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实现以强扶弱、共同发展,2010年平安镇党委探索村党支部“跨村联建”模式,以中兴村为中心,将产业相近、地域相邻4个薄弱村联合起来,组建了大中兴联合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坚持5个村产业布局“一盘棋”、经济发展“齐步走”的思路,充分发挥中兴村产业优势的辐射带动作用,收到了“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的效果。作为全区“跨村联建”的典型,大中兴联合党总支先后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评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兵”。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平安镇大中兴联合党总支的领导者们又将目光转向提升百姓生活环境的目标上,以规划为引领,大力气投入、大手笔建设,提出了“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建设富有现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正在这里华丽上演。
“中兴新村建设思路、方向正确,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吉林省远郊新农村建设走向城镇化的必然途径”。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调研时指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2013年年初以来,洮北区乘着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建设的东风,高标准编制规划、高品位完善新村功能。结合中兴村实际,在征得群众认可后,把中兴村所辖的4个少数民族屯,合并成一个大屯,投入资金6360万元,规划建设了农民生活区、农机具存放区、粮食仓储区、商贸服务区、畜禽养殖区、农民休闲娱乐区、运河观光区、特色产业园区、社会服务区九大功能区。截至目前,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的农民生活区6栋住宅楼已经完成,建设面积30000平方米的400套储粮仓全部安装完毕,建设面积7000平方米的农机具存放区已见雏形,集养老、幼教于一体,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社会服务区建设完成。一个崭新的中兴新村美丽画卷正渐渐舒展……
“农民住楼,这是以前咱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我们也像城里人那样住上了新楼房。楼房都安装了地热,卧室还铺地板,用水方便不说,也不用再弄柴禾了,又干净、又宽敞。而且还送小车车库和粮食仓储库,农机具也有专门的存放区,条件可比过去好多了,这回我们农民可享福了。”中兴村二社农民韩文举高兴地说。
在中兴新村中,人来人往,欢声笑语,工人们还在抢抓时间平整路面,调试设施,新居民们正忙着购置家具、装点新房……一派和谐景象。
农民离土不离乡。平安镇大中兴联合党总支按照统一规划、集约用地、规模开发、配套建设的总体规划,利用土地增减挂勾政策,退屯还耕,促进中兴村村民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让农民就地实现城镇化的转变。中兴村400公顷耕地,将成立3个家庭农场,每个家庭农场经营面积不低于100公顷,主要种植烤烟、红干椒、万寿菊花和水稻,全部实施现代机械化耕种,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增产增收。农民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实现土地流转,即以土地入股,年终与家庭农场分红;也可以租地,每年年初按市场价格收取当年土地承包费。还可以在农场打工赚钱。这是一场农业生产方式的大改革,将为洮北区农业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平安镇中兴新村的跨越升级和华丽转身背后,是实施跨村联建的丰硕成果,是洮北区实施“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的强力推进。
为了切实增强示范村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升示范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洮北区着力推进15个示范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示范村在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区已有5个示范村进行了村级党组织联建,使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得到进一步优化,基层党建服务发展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平安镇大中兴联合党总支通过实施“跨村联建”,2013年“联合体”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人均纯收入8900元;平台镇新红塔联合党总支通过实施“村协联建”,蔬菜大棚发展至666栋,年产值1100万元,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惠及农户262户;洮河镇连城联合党总支通过实施“村协联建”,带动50余名党员群众脱贫致富;平安镇新新合联建党总支通过实施“村企联建”,2012年签订红干椒订单150公顷,农民每公顷纯收入3万元,村集体创收30万元;铁东街道明珠社区与辖区单位白城热电厂和毗邻的东风乡工农村,通过探索实行“村企居联建”,三方资源在联建活动中得到有效整合。
在洮北,平安镇大中兴联合党总支正凝聚各方力量、协同推进,把“小城镇”作为“大战略”来抓,率先前行,领头高飞,为全区城镇化建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