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北区瑞光办事处地处白城市区西部,区域东至瑞光街与振兴街,南至氧气厂路,西至幸福大街、民主西路,北至新发路,总面积7.75平方千米。辖区共有瑞庆、新村、军民、灯塔四个社区,37个网格。设社区党总支4个,社区党支部10个,直接管理的党员235人。社区居民活动场所总面积达1990平方米,居民活动室41个,内含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康复活动室、阅览室、舞蹈室、居家养老室、多功能活动室、党建活动室等12类,全天候免费为居民开放。四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全部实行“一肩挑”,社区书记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5岁,队伍趋于年轻化、知识化。
一、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瑞光街道按照“抓党建、促社建、保稳定、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为重点,合理配置社区资源,营造了务实、规范、诚信的社区发展环境,着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幸福社区。
(一)抓好社区党建核心。社区党组织是城市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广大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担负着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居民群众的重要责任。为此,瑞光街道特别重视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适时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实现党组织机构设置和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覆盖。目前街道所辖4个社区建立了4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为有效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街道还在新村社区建立2个非公党支部。
(二)拓宽社区服务领域。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因地制宜,通过扶持或提供优惠政策,建立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项目。利用社区再就业服务平台,开展职业介绍、就业指导与培训。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避免出现因病致贫、因教致贫、因灾返贫而又无处求助的情况,做好低保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建立了社区党员奉献服务队、社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等4支服务队伍,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深入社区开展公益活动和义务劳动。
(三)营造良好社区环境。改善辖区整体环境。办事处地处城乡结合部,受特殊地域影响,城市基础设施老化,道路狭窄,脏乱差现象严重。为改善人居环境,办事处动员辖区单位和居民,对平房区的越冬垃圾、冰雪和垃圾死角进行了彻底清理,先后修建两条水泥路。针对城市污水、热网管道改造造成的辖区道路破损严重,影响居民出行、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及时向区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认真协调加以解决。加强社区办公环境建设。做好四个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协调筹措资金、物资,四个社区全部实行一站式服务大厅。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与光明派出所携手,形成了以社区为基础的防范、治保、民调“三位一体”的网络化治安管理体系,成立了治保、联防、巡逻、调解、帮教等群防群治队伍,通过开展联防、治安巡逻和专项治理、法制讲座、法制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辖区的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可防性案件发生率均比往年同期大幅下降。灯塔社区被命名为“省级平安示范社区”。
(四)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以活动吸引人,以活动教育人,以活动塑造人,是社区文化工作的主要特点。针对各种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的审美意识和欣赏情趣,积极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提高公民整体素质。依托各种活动场地,创办了老年合唱团、老年秧歌队、老年门球队及老年舞蹈队等群众性文艺组织。定期举办文艺演出、社区文化年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营造格调高雅的文化氛围,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在每个社区成立了社区学校,依托阵地对居民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用先进文化占领社区思想阵地,有效地抵制各种歪理邪说和不健康文化的侵袭,使群众居有定所,乐在其中。
二、建设和谐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体制和职责需进一步理顺。社区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各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占据了社区干部的大部分精力,居民自治、服务群众的职能需进一步强化;社区与各职能部门之间“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落实不到位。
(二)社区工作超负荷。社区工作任务至少有30多项,由于社区工作特点,有些工作要入户走访、落实,需居民下班后或双休日方可进行,因而经常要加班加点工作。各种检查评比过多,社区干部们疲于应付,为居民群众服务的精力和时间受到严重影响和挤占,对承载工作保持延续和规律性运转产生负面影响。
(三)社区服务发展仍受到制约。社区服务的市场运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社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社区服务业缺乏统一规划与政策引导,服务项目和内容有待拓展和延伸。各相关部门在对待社区服务有关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创办项目、增加资金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方面存在着认识不足、某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三、加快和谐社区建设的两点建议
(一)社区党建工作力求做到“有进有退”、“有分有合”、“有声有色”。“进”即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整合社区资源,为党员群众做好服务工作;“退”即不大包大揽,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居民的作用,真正做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分”即把原有的党组织进一步细化,在楼栋建支部、单元建小组;“合”即整合社区资源,搭建组织框架,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声”即通过社区党组织,把党的声音传到每个党员;“色”即把社区党建的各项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突出特色,形成特点。不断强化社区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推进社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组织居民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在社区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制定多元投入政策,提倡社区资源共享。制定社区资源共享的范围、途径及鼓励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社区资源共享利用程度。强化驻区单位、帮扶单位、各类组织和社区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创、共驻、共建、共管”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社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