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榆县城出发沿着西北方向向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向海方向行驶,当行驶至11公里处的公路南侧,映入眼帘的巨幅蓝天草原陪衬下的大字牌匾“开通镇光明村长忠养羊专业合作社育肥羊基地”十几个红色大字,马上会让你意识到,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屯,竟有如此规模的养羊基地。
这个小村屯是开通镇光明村的东新立屯。40年前,笔者从教曾在这里当过老师。听说这个养羊育肥基地起步早规模大,前不久,笔者出于新闻战线老通讯员的好奇心,在一位当地老同志的陪同下,专门来到这里进行了采访。
育肥羊基地坐落在屯子中央,几幢蓝色彩钢瓦羊棚分布在近万平方米的四合大院两侧,最北端庭院是一幢红色彩钢瓦住宅房和仓库,门前是超千平方米的饲料储备库。
育肥羊基地的主人叫辛长忠,中等身材,是本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现年55岁。纯朴憨厚,面带笑容。从他的脸色看得出,是每天忙碌使脸色有些红黑。说明来意后,辛长忠向笔者介绍了养羊的先后经过。
党的富民政策,使辛长忠意识到,农村每户人家分得的土地面积有限,要想富,必须拓宽致富门路。于是,他从2001年开始,亲自到外地学习考察。在农业银行贷款2万元,买了100只绵羊。经过精心实践,科学喂养,仅一年半时间就还清了贷款,并见到了回头钱。他尝到了甜头,逐渐坚定了养羊信心。直到2012年,他不断扩大养羊规模,建羊舍,盖羊棚,增添设备,到2013年正式挂牌成立了“开通镇光明村长忠养羊专业合作社育肥羊基地”。羊的品种由过去的绵羊,逐渐更新换代,发展到目前的小尾寒羊、绒山羊、山羊和绵羊等几个品种,羊的数量一直稳定在500只到800只,并形成规模。
这些年,辛长忠养羊,一律实行圈羊,从不到草原上放牧,破坏植被。饲料来源有四种渠道:一是秋天把农民家不要的苞米秸秆拉回家,粉碎、当饲料,可不投资购买;二是和城里几家豆腐坊订豆腐渣,定期拉回;三是从长春饲料厂家进育肥精饲料,保证饲料质量;四是和黑龙江农垦场订购黄豆皮,定期送到基地。辛长忠善于学习,肯动脑筋,通过十几年的养羊实践,他掌握了各种羊在不同季节喂养、免疫等一整套技术。由于科学饲养,定期免疫,保证产羔成活率都在90%以上。
家庭和谐,靠全家人勤劳致富。“发羊财遭羊罪”,这是群众总结的口头禅。说明喂养羊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添草、加料、饮水、清理粪便,打扫卫生,不同品种羊的喂养也不一样,要喂养好,就得不怕脏、不怕累,勇于吃苦。辛长忠全家三代五口人,除了孙子上学读书,老伴、儿子、儿媳都全身心投入到养羊事业上。现在,辛长忠有标准的羊棚、羊舍、仓储库房、电动机、粉碎机、电机井、四轮车等养羊设备,固定资产超过百万元。
辛长忠富了,但他不忘众乡亲,除了向养羊户传授养羊技术外,还热心帮助困难户养羊致富。光明村苏台东队左井良因家庭生活困难,2013年春天,辛长忠主动赊给他10只保揣羔母羊,并指导他科学喂养。一年后,左井良通过养羊家庭生活有了好转。光明村哈拉吐屯农民张三宝,买30只保揣羔母羊,辛长忠给他最低价,仅一年时间,就使张三宝养羊数量发展到100多只。四井子村三队农民刘占国家庭生活困难,因没有现金,辛长忠先后2次赊给他母羊30只,使刘占国通过养羊走上了致富路。西艾力乡何家屯的田玉海和后三合屯的郭连山都是在他家赊的母羊,3年时间才陆续将钱还清,可辛长忠从不计较这些,他见谁有困难,都会主动去帮一把。这些年,辛长忠先后几次被上级政府树为致富带头人。
短暂的采访结束了,通过笔者亲自目睹,看到了辛长忠养羊的规模,也看到了他的纯朴、善良、热心的为人和勤劳致富的精神,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辛长忠不仅是致富带头人,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