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日报微信 白城日报抖音
首页
第03版:综合新闻

4年走过12万公里——

人民警察用脚步在丈量

——记一级警长、一级警督、洮北区镇南派出所民警郝艳辉

郝艳辉(前)指导警务助理处理户籍问题。 本报记者张殿文摄

●李澳 本报记者 孙泓轩 王娅楠

服役19年、从警14年,作为军转干部,他的工作岗位从部队到公安,他也从城市到乡村,以啃“硬骨头”的工作作风和坚定信念屡克难关,成长为公安工作的业务骨干。其工作经验更是在全省范围内被吉林省公安厅宣传推广,并先后荣记三等功2次、嘉奖3次。他就是一级警长、一级警督、洮北区镇南派出所民警郝艳辉。

从军营到警营,不变的是初心与使命

郝艳辉走进洮北区光明派出所,他负责的新村社区情况复杂,常住人口达1.2万,流动人口有6000余名,治安重点人员多达78个,各类行业场所达189家。但他始终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目标,不断钻研法律知识,将法律条文烂熟于心,并巧妙地运用到群众工作中,实现了辖区安宁稳定。

2019年9月,光明辖区某小区业主、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方因物业费、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发生矛盾,三方多次聚集,矛盾不断升级。

郝艳辉迅速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并在小区门卫设立临时办公点。他联系物管部门在小区合理选点增设监控探头,维修并恢复照明设施,督促保安队加强巡逻,有效提升了业主的安全感。同时,他抓住全市创建卫生文明城的契机,协调相关部门对小区公共卫生进行了清扫。经过仅仅两个月的努力,小区环境焕然一新,物业的服务态度和标准显著提升,业委会为维护业主权益不断向好,业主满意度不断提升,三方代表最终握手言和。

从城市到农村,不变的是坚守与行动

2021年,因工作需要,郝艳辉来到镇南派出所,在这个远离城市和家人的场区,他与10名警务辅助人员肩负着480平方公里、22个分场的警务工作。

郝艳辉每天开着警车巡逻4—5个分场,对场内职工和辖区群众进行反诈宣传、道路交通安全讲解。在他们的努力下,辖区案件明显减少,企业职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通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严格把控事故多发关键关口等,提高农村事故多发路段的见警率和管事率,确保乡村道路安全畅通,实现重大交通亡人事故零发生。

2023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半夜23时,郝艳辉与所内警务助理在场区巡逻时,发现稻田排水沟里有亮光,一倒扣电动三轮车将一位老人压住,无法动弹,因伤情严重已意识模糊。郝艳辉马上跑入沟中查看,并与警务助理奋力将三轮车移开,抬出老人,并使用老人的手机联系其家属,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事发当晚,室外温度已是零下,如果老人受伤后不能被及时救治,后果将不堪设想。

郝艳辉来到镇南派出所后,这里从未发生过一起盗窃案,在全区19个派出所中,该所是唯一实现辖区刑事案件零发生、涉企案件零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的派出所。

从社区到场区,不变的是热忱与坚定

镇南派出所,也是广大居民职工的“问事处”,经常有人前来咨询农耕物资采购等相关问题。尤其是春耕时节,防止购买到假种子、假化肥至关重要。为防止假种子、假化肥坑农害农,郝艳辉付出了诸多努力。

他利用与农民朋友打交道的机会,主动学习并掌握了鉴别假农资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普及辨别假种子、假农药及农膜等知识,提高群众的安全生产和主动防范意识,鼓励大家一旦发现可疑线索积极举报或报警,全力维护农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平日里,郝艳辉还对辖区内的多家农药农资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核,对所售农资产品的生产日期、证号进行核实,保障农民朋友能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

初心映兵心,警心暖民心。郝艳辉从城市到乡村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庄严承诺,4年走过12万公里,递交了一份光荣的从警答卷。

2025-02-07 ——记一级警长、一级警督、洮北区镇南派出所民警郝艳辉 4年走过12万公里—— 1 1 白城日报 content_25564.html 1 人民警察用脚步在丈量 /enpproperty-->